•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关注保留、空间利用等焦点问题

2019-10-8 9:02:08

      除了策展人对空间以及展示形式的探索外,本届双年展亦延续了探讨建筑界的焦点议题的习惯,如“保留”与“空间利用”等,这些探讨并没有仅以空泛的理论纸上谈兵,而是以建筑师的角度,以实例或模型等多种形式进行探讨。

      巴林王国馆此次返璞归真的作品方式符合了此次双年展倡导的主流,所以首次参展就获得最佳国家馆金狮奖。展览是三间不起眼、类似东南亚常见奎笼的巴林渔民传统木屋,三位当地渔民通过在小屋中讲述他们当地的生活而展现巴林海岸线的变迁,策展人将主题定为“拓荒”,希望把建筑的使命交还给百姓。巴林近年因海岸线填土,导致该国传统的海洋文化严重流逝。评委团表示"这项目非常好,代表了这个国家对于其迅速变化的海岸线的自我反思。”

      获终身成就奖的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此次在意大利主馆内举行个展,探讨保留建筑物的矛盾一当 建筑物不断被保留时,是否也减少了人们真正能生活使用的空间?“保留”( pesevatin) 是西方人发明的词汇,当西方经济瓦解,强大的中国是否该肩负“保留”威尼斯的责任?

      荷兰馆呈现的是悬挂在顶棚上用蓝色泡沫做成的城市模型,这一装置被命名为“空闲的荷兰空间”,影射闲置的具有开发潜力的政府占地。游客一进展馆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待到抬头才可发现展品。拾阶而上,人们会来到一个夹层,鸟瞰悬挂模型,还可看到一个用针线编织的图画。

      策展人此次对居住空间的强调,同时也令许多以本国居住空间为主题的展览贯穿整个展览。仅有140万人口的爱沙尼亚为他们国家的年轻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90%的家都有很特别的设计;在日本,房屋的更替率是非常高的一  平均为26年,而像英国这样的国家要达到150年,这样的现状也令日本本土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探索,他们会在许多限制的条件下为特定的客户提供合适的生活方式。日本设计事务所犬吠工作室此次则拿出了众多住宅作品在日本馆内展出,这些住宅的主人有记者夫妇、银行家、建筑师、希望退休后能与她的宠物同住的妇女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到处都能碰.上来自中国建筑圈和媒体界的熟人,中国馆亦不再是一支独秀地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唯一中国焦点。

      中国馆此次依然以跨界力量合作的形式参展,展览集合了艺术界、建筑界与影视界的多位参展人,并热热闹闹地将主题定为:“与中国约会”。建筑师朱培的作品是装置《易园〉,该作品采用了透明塑胶材料配合LED光照,并结合场馆的8照变化形成光线变幻的园林式空间;朱育帆以不锈钢板铸造了个广场式开放空间的“路引”;画家徐累的作品对应的是空间与“看"的关系;中国馆内放置了樊跃和王潮歌设计的<风墙),他们是与张艺谋合作过《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总导演。他们认为,用“风”解释‘“应”墙  以可见的“运动’展现不可见的“建筑”,强调的不是实体的营造和壮丽的视觉效果,而是观众在不经意间发现的空间无垠的动态。有评论家认为,相对其他国家馆对主题的诠释,“与中国约会”显得有些虚弱,这里看不到任何中国建筑师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王澍继以首届中国馆代表建筑师身份出现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后,此次仍非常活跃,以衰变的穹顶”获特别荣誉奖。在展览中,一阵阵陌生的中国呐喊荡漾在空间中:“一!二!三!  ”  那就是王澍作品搭建过程中拍摄的录像里传出来的声音,一群人在合力搭建一个穹顶。这个记录着建筑产生之前状态的作品讨巧地应对了策展人“人们相逢于建筑”的主题。王澍 谈道:“在大多数人眼里,‘弯楼是西方建筑特有的形式,我的建筑虽然在外形上借用了这个西方建筑传统形式,但我在搭建方法上却涉透了很多中国建筑的手法。”

      来自中国杭州黄公望村的建筑项目“亚洲的生活态度”以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邀请参展作品的身份在水城正式亮相。这个建筑项目由8名建筑设计师和1名景观设计师共同设计,设计师们来自亚洲多国,其中韩国设计师曹敏硕、新加坡设计师陈家毅、中国设计师王兴田还曾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工作。这也是自2002年“长城脚下的公社”项目参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后,第二个受邀参展的中国民间建筑项目。


    《室内设计》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