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渐繁盛,上海逐渐成为远东地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大量欧洲商务金融机构的涌人,也带来了欧式建筑风格在上海的落地开花。当时欧洲盛行的AnDeco建筑装饰风格,混合了东方原色,打造出20世纪早期独具风味的上海城市风貌。特别是在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地区,随处点缀着兼具欧洲风情与海派情调的建筑物,位于上圆明园路(今虎丘路)的亚洲文会大楼即是其中之一,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里即是上海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亚洲文会大楼的身世可以上溯到1874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募集社会资金,在上圆明园路建成永久性会址,内设图书馆、博物院和演讲厅。其中,博物院也称为"上海博物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曾经是远东地区中国标本和文物收藏最富、影响最大、功能最全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1933年,今日所见的亚洲文会大楼在原址重建开放,馆舍条件的改善进步提升了博物院各项业务活动的水平和机构的社会影响。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亚洲文会大楼博物院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丰富市民生活方面贡献卓著,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东方学和汉学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时间进入21世纪,作为“外滩源”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亚洲文会大楼将以外滩美术馆的新貌出现,作为展示推介当代艺术的舞台,重返申城文化圈。
美术馆建筑完成于1932年,由英国建筑师Tug Wison设计。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其二层的演讲厅、三层的图书室、四至五层的博物馆陈列厅,均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同时又与设计的功能完善结合。2000年,著名的英箱建筑设计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wd hpel受邀担任美术馆建筑改造的设计任务,以尊重和保存建筑的历史遗产为首要考量,重新塑造了其简洁、优雅而功能完善的内部空间,为这一历史建筑注入了现代艺术空间的精神和气质。
改造设计的目的,是力图表达出建筑固有的格调,以及经历岁月涤荡后的风骨。水刷石( Shanghai Plaster )外立面将会在不破坏原貌的前提下进行仔细的清洗。后来加诸于其身的一些变化将会被清除,令建筑物尽可能地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建筑内部装饰延续了原有的Art Deco风格,但更为简洁,富于现代气息。-层为接待大厅,二至五层为展厅,六层为咖啡厅。在空间上,设计师通过系列大 胆的调整,营造出了一个新的格局。二至三层的展厅同一般美术馆展厅一样,较为闭合而宁静,以人造光源调节照明。四至六层被一个新创建出来的中庭连接在一起,顶棚上开了天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然光。同时,展示场地也拥有了更大的弹性,可以使不同艺术领域、不同形式、不同体量的展品和概念得以在空间上形成联系或达到兼容。最近展出的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展,即充分利用了这样一种空间特质,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建筑空间结合起来,一层 到五层空间的上升,也是艺术家20年间艺术创作的发展和演变。而艺术家的大型木雕作品悬垂于四到六层的中庭,既可完美容纳展品较大的体量,又令身在不同楼层的参观者都会对这件主打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留下深刻印象。
整个美术馆的设计在细节方面也不吝笔墨,例如,楼梯间线条优美,拾阶而上,沿途有视角颇佳的窗,窗景一层一变,可以看到毗邻建筑精致的细部以及不远处的苏州河。六层咖啡厅的窗有着幕布笼罩,外面的景致如在轻烟薄雾下,模糊了一些形状不佳的摩天楼。咖啡厅还带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小阳台,曲折的黄浦江、沿岸诸多标志建筑、远近参差的屋顶皆一览无余。可以想见,若在好风晴日的午后,游赏馆内艺术品之后,在此对一片碧空,细啜慢饮一杯咖啡,将是何等惬意。
《室内设计师》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