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2019-8-29 9:29:20

      游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一番焦 虑而疲惫的体验。昏暗的甬道,高踞的阶梯,沉重的铁门,无处不在的切口与锐角都让参观成为对苦难的感同身受。
与此相仿的,是博物馆从1989年中标直至2001年落成所经历的长达十余年的焦灼。在此期间,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更弦易帜,接踵而至的是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而博物馆所处的菩提树街(Lindenstrasse)正是新旧柏林城的交汇点,时断时续地沿街散落有这座城市历史的踪迹。然而有一-些历史在这般景观中却成了永远的“缺席”,比如屠杀,比如犹太人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难以言明的既往。这种对不可见(invisible)与可见(visible) 元素的无穷延异正是建筑师丹尼尔.里勃斯金在这个项目中试图完成的宣言。
       无论是犹太民族两千余年的流浪历史,还是犹太人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过往都已经无迹可寻,而这些碎片般的素材成了里勃斯金设计的起点。在建筑师的方案自述《线与线之间》(Between the Lines)中,建筑的结构正是由四重“不可见”的历史踪迹延异而来。在设计之初,里勃斯金就曾在柏林地图上把对犹太传统和日耳曼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艺术家们的生活轨迹描绘出来,并将其视作两种文化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连接之下生成的大卫星形状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被引申为建筑曲折的骨架。另一重寓意是集中营中死难者的姓名、死亡日期、死亡地点以铭文形式留下的符号,但是这些符号所指的本体都已经不存在,确切地说是死亡代替了他们的缺席。至于其它两种含义一用建筑的手法完整表达奥地利犹太作曲家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1874一1951)未完成的歌剧<摩西与阿隆> (Moses und Aaron),根据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单行道>(EinbahnstraBe)60篇随笔转换生成的60个连续建筑断面一则更加晦涩难懂。 它们是不存在的存在,是无音乐的旋律,是无文本的箴言,这些琢磨不透的元素相互指涉又各自显现,令建筑结构呈现出迷宫一般的属性, 成为踪迹的踪迹,隐喻的隐喻。而对这些碎片无穷无尽的解码与阐释也组成了里勃斯金犹太人博物馆方案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前篇。

      然而这些“不可见”终究要固化成“可见"的实体,或者在里勃斯金的工作中这更多意味着如何将建筑符号化。于是上述隐喻所代表的立场-_踪迹与死亡 在建筑形体上获得了直接的体现:前者是作为建筑轮廓、连续展开的折线,涵盖了博物馆主要的使用空间:后者是纵贯建筑形体、被切断成诸多片段的直线。两条线在形式的迁回中各自延伸又互相交错,相遇的部分被称为“虚空" (Void ),用通高的混凝土墙与公共区域完全隔断,只能从不同标高的天桥上进入它的各个片段。这些手法使游历建筑的体验充满了不安:建筑没有主入口,只有巴洛克式的老馆内斜插入的混凝土墙体与扶手凹槽内一线惨淡的光暗示了方向;参观者必须在愈发的昏暗中下行3层才能到达博物馆的地下通道,倾斜的地面和不同通道交汇时怪异的透视灭点叫人丧失方向的判断:进入博物馆的展览部分,眼前铺展的是条必须连续 攀爬的长楼梯,墙面白得晃眼,-眼看不到尽头,而间或出现的斜梁与切口令不少参观者必须手扶墙面才能保持平衡;雕塑“落叶”的相互碰撞在“虚空”冰冷的混凝土墙体内发出尖利的声响,扭曲的面孔叫人不忍卒睹;在进入“大屠杀塔”(the Holocaust Tower)前,工作人员会提醒你用心体会犹太人的遭遇,寂静将空间的高耸进一步放大,进入的参观者会在不安之下本能地靠墙站立。死难者的名字被建筑师编织入建筑外立面遍植的切口之中,蓝灰色的锌板、尖锐的折角甚至凌乱的铺地无一不是传达着伤痕的讯息。而这种身心上的"折磨"并不是来自于注入复制死亡集中营场景之类视觉上的诱导,而是建筑再生了集中营给人们心理造成的极端厌恶感。建筑的形态、空间和触感刺激着参观者的感官,也复活了犹太人在集中营的恐怖感受。于是这些“不可见"变成了实体,变成了一种极端的建筑体验。

      相比于建筑无穷的隐喻与不断出现的抽象符号,真正的游览路径却更接近于被驱逐的过程。虽然里勃斯金在建筑中设计了三条路径:通向展区的"连续阶梯”(Stair of Continuity),通向“霍夫曼花园" (E. T.A. Hofmann Garden)的“流亡”(Exile)之路,通向“大屠杀塔”的死路,但是相互之间没有连接,也没有逆转的选择。这种既定的线路令博物馆成为一座终结的,闭合的建筑。这虽然与结构上呈现出的无序截然相反,却强烈地暗示了犹太民族悲剧性的命运。在走到了死路之后,参观者必须回到三条路径的分岔点重新选择,因为最后只有“流亡”-条岔路才通往自由。这众多的“可见"之中早已暗含了最终唯一的归途, 参观者们争先恐后地涌入“霍夫曼花园”这个重现光亮的世界,倾斜的混凝土柱虽然叫人晕眩,可顶端葱茏的绿色多少是一种慰籍。

      里勃斯金在《线与线之间》中曾经说道,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之中“不可见"与“可见"是结构上最根本的思考。而最终呈现的,也恰恰是两个建筑一一个浮现于不可 见的隐喻中,另一个固化在可见的实体里,成为彼此的分身。人们对建筑的阐释与建筑内的感受最终变成既关联又分离的相互指涉,共同坠入踪而无迹的迷宫。

    《室内设计师》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