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柏林/纽约

2019-8-27 9:25:23

      1989年,就是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公开竞赛的同年,柏林墙终于倒塌。这个富有深意的历史实践被媒体以近乎启示录一般的语气宣布,但配上的却是柏林墙依然矗立的图片,只是现在人们在柏林墙上狂欢。在这里,建筑实体上的存在已然无法与它所代表的符号意义相提并论,当建筑被作为一种政治意志的投射时,实体的倒塌意义远没有作为“奇观”倒塌的意义来得大。里勃斯金的犹太人博物馆方案面对的是同样的情境,这个设计预示了柏林这座城市的身份一它 虽然不再被分裂,却充满伤痕:而里勃斯金面对伤痕的作法既不是弥合也不是外露,这座建筑依靠着这些伤口生长。而既往与现实之间的间隙也成了里勃斯金最重要的设计手段一这个设计既存在于概念 (亦如头脑中的柏林城),又存在于真实的事件与意义中,于是里勃斯金也发现自己坠入了由实体与计划“景观” 交织而成的网中。这也奠定了这座建筑最基本的悖论与难题,按照里勃斯金的想法,应该由一种缺席来构筑建筑的实体图像。前者无疑与里勃斯金在匡溪的工作一脉相承,但是如何用无文本的箴言、无音乐的旋律、无存在的存在来完成这座无展品的博物馆呢?无论如何,在这里里勃斯金又退回了对意义描述的阶段,他否认了现代建筑在意义上的削减,反而穷尽了各种语言加以阐释。“室内乐”中对线的研究在这里变成了变异大卫星的诠释。在这个过程中,不免看到位理论好手在转向建筑师职业时的捉襟见肘,但是这并不妨碍参观者对这座建筑乐此不疲的猜想。

      我们自然不能否认这座建筑在意义上的稠密,也同样无法忽视它在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而里勃斯金本人也从不避讳对锐角、碎片等鲜明形式的使用,各种战争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的项目也接踵而至,争先恐后地收藏里勃斯金的建筑,即使那些空间并不真正地适宜展出。在这种自我标识之下,建筑与场地的割裂也愈发明显,这不仅表现在突兀的建筑形体,也存在于建筑师态度的矛盾一既 要时时记住惨痛的过往,又要让这个场地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在埃森曼宣称自己能够通过空间造作让任何人感觉到身体上的不适时,里勃斯金的内部建筑空间一如既往地被倾斜的地面、尖锐的转角所占据,这让人们不免对这批先锋建筑师的“制造惊奇”的初衷抱有怀疑。但这些建筑又是最"上照”的,在媒体的鼓吹报道之下,一度被里勃斯金抗拒的图像最终被欣然接受并且大行其道起来。就在里勃斯金忙于在世界各地遍植这种图像之时,批评非议也伴随而来。以至于新旧金山当代犹太人纪念馆竟然是由希伯来字母"L'chaim" (生命)变化而来,就在摇摇欲坠入后现代深渊的时候,里勃斯金却总有一套说辞来解释他意义愈加稀薄的建筑。

      2001年9月8日,在十年的斗争之后,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终于落成。但是之后的第三天却成了里勃斯金还有全世界都会记住的日子。

      里勃斯金从不掩饰把自己作为救世主的想法,也坚持地觉得冥冥之中他是命定的纽约世贸基地重建的不二人选。这次他以纽约人的身份回来,并在<破土〉中不断地向美国与纽约示好,将纽约称为“真正的家”。但是作为一个周转于世界各地的多国籍派,他的“开始”无从定义。说到这里,《破土》与其说是建筑师的自传,倒不如说是建筑师对纽约“归零”项目的一本血泪史,其中是各色人等的嘴脸和明里暗里的角力。而与他们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里勃斯金自我对“真理”的一贯秉承与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肯地来说,里勃斯金的提案对饱受创伤的美国人的确足够动人,在每年“911” 两架飞机撞向大楼的时刻,向纽约深邃的地下引入特殊的纪念性光线“ 光之楔”的提出多少带有些早期现象学的影子,也与“911” 当天晴空下的愁云惨淡如此恰如其分。然而方案中其他高层建筑却保留了建筑师一贯刻意震惊的效果而饱受诟病,可是一旦里勃斯金本人都加入了媒体的叙事大军,其中的真相与渊源也就此“归零”了。最终里勃斯金如愿成为重建项目的总规划建筑师,但从竞赛方案到实施方案的几易其稿与建造进度的缓慢就足以说明即使担当起这个名头,也绝非一-帆风顺的美差。

      时间、意义或物质的问题不再被讨论,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这个事件中不存在,只是对现在的里勃斯金而言,任何出于“本质”上的探讨都真正地没有了意义。他宁愿用更浅显的语言与更独树一帜的风格来阐释这些建筑。在<破土>中里勃斯金曾深情地写到他走下双子塔地基,触摸到的抵抗海水的连续墙(slurry wall) 是灵感的来源,并将它盛赞为民主的基石,“911”之后的纽约一定能够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站起,再放光芒。可是,如果我们愿意去想,双子塔真的是代表自由、民主的偶像吗?正是这样两座在霸权的异常能量下积聚起的资本景观,它们脚下的基石从来就不是所谓的“民主”或是对全部人的“民主”,而是太多太多的人为物质,所以在一触即发之间顷刻化为平地。但是里勃斯金在其早期甚至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中对“本质”的追问在这里都没有继续,更像是资本裹挟之下的产物。或许徐冰籍以讨论“911”事件的作品一< 何处惹尘埃〉才是对虚无的真正解释,双子塔的尘土从有形到无形再到落在地上的那一句"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Collect?"让这种虚无成为真实存在的观念,然而这种观念在建筑的实体中,尤其是在奇观建筑的实体中是难以被实现的,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一对悖论。最终,里勃斯金早年津津乐道的“经验几何学”在这里只留下了对几何形式的摆弄;他对时间与本质的讨论与现在的这个世界达成了共识,沉醉在异化的“景观时间”中不愿醒来。

      其实,里勃斯金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开始的人,又或者哪里都可以成为开始;每每有人批评他的立场时,他可以用一贯的狡黠回答:“建筑是一幕乐观主义的戏剧: 遗址不能成为埋葬死者的墓地。”
    《室内设计师》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