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论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2019-7-2 9:25:35

       当前,在中国画的创新问题上,开展了老、中、青频繁的对话,出现了共同研究探讨的高潮,这必然会大大促进创作和理论的进一步繁荣。在讨论中,我觉得有的同志,横向了解相对多些,而纵向了解比较少,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的研究,更系统的向大家介绍。

      当然,传统不可避免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有僵化的一面,更有未被发掘未经认识的多方面;有观念含糊似是而非不够明确难于理解的一面,也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富有哲理的一面。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有极为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气派。我们古代的文艺理论极为发达,积累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见解。《乐记》就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典美学著作。另外象《诗经》、《易经》、《论语》《孟子》和《老子》、《庄子》等著作都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文艺理论。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大转折,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出现了顾恺之、王羲之“二之”巨人,而且也出现了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谢赫《古画品录》,为中国的文论、画论打下了基础。以后历代都有许多文论、画论和诗话、词话等著作,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的美学思想,而且形成了一个整套自己的范畴和观念,如形神、意境、情景、韵味、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等。应该承认,这些美学理论中有许多精彩的议论,但很大一部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不过由于有雄厚的艺术实践作基础,又受到古代深刻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应该把这些宝贵的遗产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建立起真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美学理论体系。

      有些人从西方绘画强调造型的特色、强调视觉形象出发,一度排诉绘画中的文学性。但不久又在研究绘画的文学性和哲理性。其实,我们不能低估“文人画”的功绩。昨天有人谈到了文人画的特点在于一个“简”字,一个“淡”字,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只讲了一个方面。我觉得它包涵的应该更丰富一些,更全面一些。应该说是由繁到简,简中有繁;或者说是由浓到淡,淡中有浓,浓淡相宜,互相补充、内涵丰富,形成比较耐人寻味的特色。文人画意境深远、发人深思,调动了诗、书、画、印来为情服务,四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增强了表现力,弥补了单一性有时会出现的局限和不足。正如中国戏曲打破了舞台上时间、空间的局限,形成唱、做、念、打兼而有之的表演艺术,它解放了演员和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纯唱的歌剧,不出声的舞剧,有更丰富的一面。因它同时运用以虚代实的程式,摆脱了庞杂的自然主义式的反映手法,而形成一种洗炼、概括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单纯到丰富又复归到单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在很多虚拟的程度上表现得既单纯而又丰富,象魔法似的引人入胜。中国艺术的这种特色和西方艺术构成了世界艺木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东西方艺术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这样,人类的精神文明才不单调。从越有个性越有区域性,越有民族性也就越有世界性的角度来说,东西方艺术在来来的岁月里,将彼此各扬其所长,彼此交流和互相影响。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欣赏当代的中国画。当然。我们古代艺术已被西方的艺术大师所崇拜,且毫不避讳地吸收东方艺术的营养,如高更、马蒂斯。据说毕加索就跟张大干讲过,他经过对齐白石的临华后,发现中国毛笔的表现力是最丰富的,毕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最终有了这样一个欣赏中国画工具的体会,是很有意思的。

      我们过去常把“虚”与“实”的问题,当作创作技法来看待,其实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从根本上看,它也正如宗白华教授所说:“虚” 和“实”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虚” 与“实”的对立统一,在儒、道两家都认为宇宙是虚实结合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没有“虚”的存在,万物不能生长;儒家是从“实”到“虚”,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又说“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云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也就是“虚”,就是到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这个境界。他们认为世界是变化的,万物在虛空中流动、变化,故老子说:“大象无形” 、“有无相生”、“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中国艺术就是要求虚实结合,有时是实中有虚,愈丰满愈觉得虚灵,黄宾虹的山水,虽然很满很黑,但讲究笔笔让得开,浑厚华滋,不是死黑一团,在深厚苍茫中间有着空灵之感; 有时则是虚中有实,王学浩的《山南论画》说到“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书法讲计白当黑,中国画的留白就妙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种无言之美。华琳的《南宗秘》里还讲到“能令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又说“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这画外之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皆成“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境,构成了似无形而有情的美的净化的境地。宋词佳句“相对无言,只是泪千行”中“无言”是虚,“泪千行” 是由虚带出的实,都是表达这种具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内涵极为丰富的艺术境地。“空白”和“虚”之所以美,又与“充盈”和“实”分不开的,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组成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气韵生动” 也由此而产生。山水画往往在不似而且荒率的地方最能传神,追求一种似梦又似真,似无形又有形,既虚又实,既空无-物,又无往而不在的境界,这也许就是人们欣赏“山色有无中”的原因吧!中国艺术家很早就懂得了作为接受美学的合理部分,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导致中国画审美过程的两个方面,审美过程不是单靠画家单方面来完成的,也是和欣赏者的认识过程共同发展的结果。中国艺术有一个特色,就是给欣赏者有充分想象的自由。比如说,西方画面上表现的安琪儿都画上了翅膀,但中国的飞天却不长翅膀,更自由更美地飞翔,其想象和现实的距离明显地比西方大,中国画的“虚”,可以把人带到东方特有的精神境界中去。五六年我曾听田汉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讲的一个例子,他访问莫斯科时,中国京剧团的“三岔口”正在苏联演出,莫斯科的一些表演艺术大师对它崇拜得五体投地,并说苏联也有过一个戏,在一段时间里台上台下灯全熄灭-片漆黑,以表现剧中黑夜里的情节,观众只能听到台上演员的对话,什么也看不见,而我们的“三岔口”对面撕杀的-招一式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观众们感觉到台上的剧中人是处在黑暗中,他们彼此是看不到的,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手法。又比如《宇宙锋》赵女装疯,就更丰富了,这里要使观众感觉到赵高认为赵女真疯,而观众认为赵女是假疯。在一个舞台空间里,这种虚实相生的高超手法,这种“再观”与“表现”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把人带到既不是象征又不是抽象的意象之中,与对象溶为一体,却又保持着静观。虚实相生之妙就是这样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特殊境地。所以说,虚与实关系的辩证运用,是中国画理论中的精华所在。中国画以虚代实、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举重若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

      总之,我感觉到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很多精华,我们的美学是自成体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还不够。我是画画的,不是搞理论的,我希望我们的理论家们更多地研究中国的美学思想体系。也希望我们的美术刊物,多介绍这方面的理论。我觉得王朝闻同志的文章使人耐看,很有吸收力。他谈中国艺术不是就画论画,而是谈到了文学、戏曲、舞蹈、曲艺等很多文面,给画家很多启示,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中国的美学思想,他是有独到之处的。所以他的作品一次再次地再版,仍有人在看,仍有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理论是创作的结晶,也代将指导创作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我们相信,既有民族气派又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画必将以最新最美的姿态,使人赏心悦目,并在世界画坛上取得愈来愈高的地位。

    《美术论文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