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2019-7-1 9:23: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我国文化艺术更加繁荣和活跃的时期,不少美术作品都体现了这一新的转折时代。其题材之广泛、立意之新颖、风格之多样,是令人欣奋的。我们从日见其多的美术杂志、画刊和美术展览中可以看出,画家们大多在试图将“创新”显示自己作品之中,还有其他现象都说明了中国画之创新,已经在起步。但是,应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怎么走?对此,目前美术界正在争论不休,其主要焦点是:中国画之传统与创新之矛盾,亦即古典与现代之矛盾。一场大辩论正在兴起。有人认为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要与旧画论反其道而行之;亦有人主张要学习西方现代派,甚至要“全盘西化”;也有人用“危机”来描述这一矛盾;还有一部分人感到“困惑”  ,无所适从。各种不同观点的出现正反映出立异创新,由封闭转向开放,是文艺繁荣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在这大趋势中,裹足不前不行,过激也不行。对中国画之传统是好?是坏?  是继承?还是否定?是汲收,还是摒弃?这首先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传统之实质、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程,在你尚未了解和认识之前,就提出要“继承”,或要“否定”,  这都是盲目的。

      中国绘画传统,自古以来,是一条承前启后延绵不断的流,而且是一条后浪推前浪的流。它以不断的“变”为核心。一代有一代之风貌。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人物自顾、陆、展、郑以至僧繇、道玄一变与。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明李贽认为:“腐儒 坐井观天,泥古不化,若五岳三江,瞬息间千变万状,岂陈陈相因者得之于笔墨间欤!”(见清戚学标《回头想》石涛《画语录》中有“变化章”,  并提出“借古以开今”。郑板桥则主张“各有灵苗各自探”等。在评画上常见的词语还有:“不落前人窠白”、“力反模拟前人之作”,“另辟蹊径”,以及“一扫画之谬习”等等,诚然,若无新变,不能成为一代大师。又如史评米带父子,“两米之法大变, 盖意过于形。”宋代文同以墨图形,当时为好事者动心骇目。”简举数例就足以证明,  中国画是将“变”,变新、变异贯串着整个发展的过程。可是,世间事物都存在着相对方面,由于中国画封建制的漫长统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还存在一个相对界定,就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或浅层次上,少数画家以继承传统为名,行他制造宗派、崇拜之实,或以某种情趣,某种表现方法为尺度,压制新变,如清廷收藏石涛之画仅是半幅,这半幅还是因石涛与王原祁合作而沾的光。另有一些人,一讲中国画就认为是“文人画”,对民间之绘画带有偏见。贬低为“此画之下者也。”而“文人画”这一概念,长期以来,显露着种种含糊的不确定性。又由于他被视为4阳春白雪”,由于不清的概念,在审美观上也导致一些人的模糊认识,故附庸风雅,不懂装懂的大有人在。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也给人们带来不少认识上的混乱和盲目继承。

      关于中国画的民族性、个性和世界性,也有个传统与创新的矛盾问题。如果我们不了解它,或不甚了了也难以理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名自的性格和特征。由于汉民族占有大多数,他当然就有一种相对独立、相对统一的性格和特征。可是,我们面对统一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艺术,又作过多少研究?在我们现有的美术史、论中就很少涉及。而今急待我们探讨的不仅是汉民族,而是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况且少数民族的艺术,蕴藏着相当丰富和千姿万态的构成形式,以及众多的艺术宝库。故面对少数民族艺术,应有宏观的展示,而不是微观的表层显现。至于中国画的民族性,还在于它具有的鲜明的艺术精神,而中国画之艺术精神是以哲理为根本的,崇尚师造化、师自然,它认为天地就是在不断运动之中,宇宙是生生不息的。《庄子。 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宋王微《叙画》说: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莫是龙《画说》:“宇宙在手” 等。他们视自然界的本体是“气”,而“气”是万物生存之本。“有气则万物生,无气则万物死。”业以表现在中国画上,主要讲究“气韵”。表现在书法上的一撇一捺,无不与气相通,所谓笔断气不断也。清王昱《东庄论画》云:“翰墨中面目各别,而其品有二。元气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画外者为上乘;清气浮动,脉正律严,神生画内者次之。”清方薰说:.....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杜甫题画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故中国画家之传统思想,素重天人合一,其表现于绘画,则纯为诗人之理想,而非自然之模拟。气又有阴阳、相互作用。中国画就以阴阳二气作为结构的支柱,它以阴阳、明暗、刚柔、聚散、虚实、空明、昏蒙、干湿等相互渗透,相互变化发展成结构的形式基础,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妙悟自然所支配的。它将艺术的运动形式视为宇宙的运动形式,来塑成中国画的特有形式。又由于它以超越的旷达的宇宙感表现于画,故产生出“散点透视”、“游移透视”。石涛在《画语录》中亦以“气象”、“聚散”、凝神”、“节奏”以及“纵横吞吐”来挥写山川形势。由此可见,“气” 是中国画艺术精神之本源。表现在材料方面,他以毛笔、非油性矿物质颜色,宣纸等为主体,这是因为它是最能表现其“气韵”的。它往往以至简、寥寥数笔来挥写胸中之逸气,而这寥寥数笔,最能表现出所谓“韵味”、 “气势”以及“书卷之气”。长期以来,除毛笔、宣纸以外,至今尚未发现能够超过宣纸而表现出“气韵”的材料。所以,它形成了“单一性”的定向发展。今后还会出现比宣纸更好的中国画材料。故对材料之选用、创造有待我们去探索。

      中国画还追求种“境界”,即理想之境界。秦祖永云:“画中理气二字最 须参透。有理方可与言气。有气无理,非真气也;有理无气,非真理也。理与气会,理与情谋,理与事符,理与性现,则摈落筌蹄,都成妙境。”其理与情谋就是要画家表现真情实感,理与性现,就是要表现宇宙人生之价值。提倡“至诚则能动人,”故绘画应以“真”和“情”来感染人。又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使其意境,主趋含蓄,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鉴此,中国画之艺术精神是极富哲理的。目前西方艺术也曾在追求哲理,塞尚就是一位将现实理想寄情于画的大师,使人热爱生存、唤醒人们振奋。使西方绘画转变到追求哲理的路上来,他比古典绘画发展了一大步。

用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还表现在“笔墨当随时代”。今天的时代是由封闭的时代走向开放的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心理结构都在起着变化,旧的意识观念正在逐步衰弱,人们须要通过竞争和激化来促使生产的发展和艺术之繁荣,向着现代化迈进。所以,出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对过去人的那种闲情逸趣来品赏戏曲中慢吞吞的唱腔已寥寥无几了。今天的生活内容较已往要丰富若干倍。电视已经普及,知识在不断更新,对许多问题产生了新的理解,新的要求,新的看法。但是,对创新之画,其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完美的统一。审美的主题就是欣赏和造就一件作品的完整构造,拆散一幅绘 画作品的完整构造,这会陷入片面和唯心。绘画的构造应该是真和美的形象,必须具有感染人们视觉的魔力。如果把绘画艺术仅作为是自我欣赏,自我发泄,那就降低了艺术品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就在于时代性。艺术在一个时代有它一个时代的发展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永久优势,因为旧有文化的模式愈发达,则愈接近它“饱和”的终点,种表现构造愈完满,则愈易于趋向程式化到一定极限就会失去其最初的新兴时的强大吸引力,并且在现象上还会出现一种顽固之势。举如中国文人画发展到元代可谓高峰。清恽南田对元人笔墨形式之美赞日:“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花飞,揣摸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那时的文人画家变实为虚,多写胸中之逸气耳。至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及“扬州八怪”,则又一大变也,他们满腹愤世嫉俗之感,通过诗、书、画、印的综合构造形式,突破前人规范,尽情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倾向,使自己的面目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成就,使后来之人既难以超越,又由于时代的不断更新,也无必要固守其模式。故笔墨当随时代已形成艺术本身发展之规律。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这种规律。

      艺术的“个性”、“地域性” 和“世界性”,它与传统、创新的关系极密。中国画是最具“个性”和“地域性”的。如“岭南画派”、“虞山画派”、“新安 画派”等等,即以地域来命名的。而中国画就是集众多的“个性”和“地域性”特色之大成。可谓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故我们追求的“世界性”决不是“全盘西化”。如果“西化只能导致中国画为西画所代替。因此,我们应该使外来文化与固有文化、新兴文化与陈旧文化多接触、多交流、多研究、多探索。况且在人们的心理状态、审美要求、文化素质等发生了变异的今天,更应该以自尊和自信来对待外来文化。须知文艺的整体结构基础,是具有共同形象,其是是绘国统一的,尤语言的。所谓“世界性”也是由每个杰出的艺术家所组成的。即当一个画家,在他的作品具有奇特的个性和惊世骇人的特色,并具有世界性的审美价值时,其人其画也就具有世界性了。中国画是代表东方艺术的,世界各国均有收藏,也均有人研究,还有人在学习中国画,立志想继承和发展它,为数虽不多,但已为世界所公认。现代西方画坛的趋势,有不少西方画家在学习东方,如塞尚晚年新作的“《圣维克多山》等风景画中,就使人欣赏到一种超脱空灵的意境,凡高与高更也致力于简绢粗旷之线来表现形象。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 被人采用,便发生了印象派...”美术之带有世界性,又正如罗曼●罗兰所说:“通过千变万化的形式,不断地揭示人的一致性,这是艺术和科学的主要目的。”由于西方、东方的不断交流、千百年来的发展,已经使东西方绘画成为世界两大画系。今后我们还须将东西方绘画的发展,建立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理解和形象解积的基础之上。艺术作品应该是若千个具有特色的相对统一,而又需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功能,使之不停滞于原有之水平线上。如果坚持保守闭塞,缺乏交流,缺乏信息、缺乏更新,这就不可能把自己的价值坐标,建立在世界的范围之上,更不可能搭成世界性之解积和理解。

      色话至于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冲击,其实,西方文化早就冲击了我国文化,在八百里秦川的河西走道上,在大西北的重山峻岭中,以及在丝绸之路上,那无教的石室、感画从其形式构造告和艺术风格来看,到处雕刻,合着古希腊和古印度文化的因子。都见到揉  我国古代画家早就以借鉴外并显明地看出,  他们以流畅的线条,使外为中用。鲜丽的色彩、出丰富多采民族的形象构成优美动人的壁的神话和佛经故事。那来文化,画表现雕刻,也无处不洋溢着我国古雄壮的的石窟、代美术家汲外之长为我所用的艺术创造力,令人惊叹不已。

我认为: 由于中国是一个长期封闭的封建体制,故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突变和飞跃还是缓慢的。我看到当今画家所用的一些所谓新技法,例如泼墨、泼彩、破墨、水晕、揉纸、指抹以及用乱麻作画等等,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中国画史就知道,这些技法,早被历代画家所用,但其作品为啥不能传下,其技法亦遭天折,这显然是受“正统”之所压。而以南宗“正统”自居的文人画,其继承者多数是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为什么像“清明上河图”、“江山万里图”等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无人问津呢?象宋画那种严谨细致的写实作品也频于绝种,鲁迅先生对“院体画”曾评日:“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还有建筑界画等,均有可取之处。他完全可以表现今天的庞大的工业建设景象。对传统中尚有许多未被认识和开掘的东西。还有待我们花大气力去探寻搜求不已。1免因放生

      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新更旧,新陈代谢的不断循环。在随着对外开放,对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生产迅速发展的崭新时代里,新的观念、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和新的发现,层出不穷。客观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迫使艺术更要不断创新和日益繁荣,迫使艺术要多元化。画家应以自己高度的文化素质和热烈的灵感为主,结合汲取传统、借鉴西画,博综贯洽,充分发挥和创造各种新形式、新构造、新作品、以标新立异的千姿百态来反映这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欢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创新立异是中国画的大势所趋。


    《美术论文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