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从行为学看中国画

2019-6-28 9:26:12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到了当代竟争论不休,持续数十年之久,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近两年来,对中国艺术的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出现了许多截然不同的论点:有的人认为它已“穷途末日”,有的人却认为它“方兴禾艾”  ;有的说:  “中国画无需创新”,反之,有人却视中国画和整个绘画艺术,已接近终极,将有一个近似于现代设计的东西所代替,等等。尖锐的论点脱颖而出,刺痛人们的神经,而引起思考。
      在中国画讨论长期争执不下时,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从外部作些分析,也许能把讨论引向纵深。
我试图从行为科学角度谈这个问题。人总是有行为的。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他的行为总有动机,动机则由需要所决定。赤日炎炎的夏天,你没有取暖的需要,决不会在屋里生起火炉。产生行为的需要是比较复杂的,有着丰富内涵。美国心理学家马里罗把人的需要按顺序排列为七个层次,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认识的需要,6. 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的学者将之七种需要归纳为生理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文,  这两大类需要并没有严格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因为人类的生理需要也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和影响。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行为, 绘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也是一种行为。画家作画,他首先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即创作欲。要把“胸中的逸气”抒发出来,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美的需要,自然也有其生理的因素。作为欣赏者,则是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视觉形象进入眼睛这个窗口,产生愉悦的情绪,也有一种生理的需要。普列汉诺夫认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实用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先于审美观点,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只是后来才算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我们知道尼沃壁画绘制在八百米深的洞穴之中,当时照明又极其困难,如果纯粹为审美欣尝,何必选在这个地方呢成于我国春秋末年的《考工记》,记述了钟虞的制作,它以虎豹作为雕刻造型’然后再涂上相应的色彩,敲钟时似大兽在吼叫。为何要如此装饰呢?原文中说得很清楚,是为“宗教之事”。在祭祀时,人们把形、声色联系起来,就可以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威严肃穆气氛。这无疑是出于当时统治者维系宗法尊严的需要,审美欣赏则是次要的。

      在许多原始艺术之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狩猎的场景,人类的先祖们是借助于宗教祈求获得更多的食物,不难理解,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以温饱满足生理需要,是第一位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美与实用拉开了距离,专供欣赏的艺术独立出来,这种历史的“积淀”,标志着人类的一种文明进步。不过“实用”、“功利”、“功用”都属于需要的范畴,它们与美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享乐着 美的时候,虽然几乎不想到功用,但可用科学分析而被发现。所以美底的享乐的特殊性,即直接性,然而美的愉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就不见美了。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

      作为独立欣赏艺术的绘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稍纵即逝的景象,遥远的名山大川,神秘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们都想涉猜,都想把那些4形象”再现,以满足视觉市美的需婴。由于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些感望只能依赖于绘画。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记录,传递视凭形象、信息的工具,人们在欣尝绘画作品时,其赏心说目的乐趣绝不亚于现在收看人造卫星转播的世界歌星表演,或通过电视录相播放的《非洲天然动物园》!  那个时代,人们对画绘画的“逼真”成了追求的目标,家的天赋技艺的惊奇,就是对美的黑家的形式占着绝对的优

      由此可见,当时具象刻是抽象的,并举势。出了我国出土的陶器人面鱼有人说最早的绘画雕刻纹(一万年至四。因为世界五干年前,这大概不符合事实。上发现的三万年前洞穴壁画,就有刻画得很具象的马、狼、野猪、野牛和母鹿。我认为。原始艺术的绘画是抽象、具象并存的。绘画成为独立的欣赏艺术以后具象形式占居统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追求形象的完整、逼真愈演愈烈,这在西方古典绘画中尤为突出。苏格拉底认为:“用颜色去摹仿-些实在的事物,凹的和凸的,昏暗的和明亮的,硬的和软的,粗糙的和光滑的,幼的和老的。”他强调绘画对于对象、实体的再验证。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很早就注重神韵和意境,强调情感和精神的表现,但是总体说它还是要栩栩如生的,“论 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只是画不“似”的一种高雅的借口。齐白石先生的著名画语:“似与不似之间”论,压根儿不是他所有作品都遵循法则,他的代表作“虾”不就是画得极似吗?笔者曾看到一幅黑白照片,竟可以达到与齐白石大作乱真的程度。平心而言,从画得“似”这一点上,我们中国画与西画还是有距离(这里我根本没有用画得似与不似为标准来衡量艺术的高下的意思。),古人限于各种条件,如科学技术,知识水准,不可能画得很“似”,自从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问世以后,才为那种称之为“模仿艺术”的绘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绘画才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照片、电影、电视录象技术的问世,对艺术的各个门类、样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它改变了人们的某些需求与行为。绘画作为形象信息记录、传递工具这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照相机能将形象、景物真实迅速的记录下来,从真实感这一点说,是画家难以相比的。绘画大师安格尔曾经惊叹道:“摄影术真是巧夺天工,我很希望画到这样逼真,这可能是任何画家也难以做到的。”摄影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不仅能真实地记录彩色形象,而且可以进行“人物画”创作,“杂取”一些人的五官,能天衣无缝地把它拼接起来。客观的现实,迫使一些感觉敏锐和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产生了“危机感”,试图改变自己的创作“方位。”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曾刻了一枚印章,立志在绘画艺术上另辟蹊径,“不 与照相机争功”。

      当许多逼真的形象充斥在人们的视觉屏幕上,人们对这类所谓逼真的作品,失去原有的惊奇感,从习以为常到不感到兴趣,最后甚至有点发“腻”了。绘画是视觉艺术,人的视觉具有刺激、感受、兴奋、疲劳和寻求新的平衡的机能。发“腻”实际上就是视觉疲劳,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在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中,例子屡见不鲜。当然产品造型设计有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工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满足人们心理平衡的审美需求,不致使人看到发“腻”。根据生理学的理论, 重复出现的同类型刺激物,会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抑制,“这种抑制过程会扩散开来,引起睡眠”试问欣赏者陷入了瞌睡状态,还能接受多少美感呢?

      长期欣赏近似于照片的单调作品中,人们很自然会产生寻求绘画新形式的要求。在我国,由于“对外开放”和“创作自由”方针的执行,抽象绘画得到“天时地利”的条件。诚然抽象化给欣赏带来困难,然而正如卡斯特尔维屈罗所说:“欣赏是 对于困难的克服。”我们克服了某些困难,就会格外欣赏这一形式的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绘画作品,初看不理解,后来看到他的一段话,方才明白其意。他说“我描绘那幅被称为《格尔尼卡》的画时,我很清楚的表明了,对那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知道了那幅画是揭露法西斯罪行的,从而领略了画中的许多细节和它的意蕴,觉得这种表现比具象的描绘更有力量。从现状上看,国内一些美术杂志发表了不少抽象的、表现自我的现代绘画作品,就得了许多读者,特别是专业美术工作的青睐,这种情况难道不是一些人的需要吗?有些人说那些绘画形式在国外早已出现过,并不新鲜。情况也许是这样,但是这些作品对不少人却是新的,能满足他们心理平衡需要。这里有必要说及的是,有些青年认为抽象形式的艺术可以胡来一气,信手涂鸦,这是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幼稚和误解,抽象艺术与以丑为美是水火不相客的。
0再谈中国画。近年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许多新的画种、新的绘画形式破土而出,中国画的欣赏层次圈实际在缩小,覆盖力在降低。由于中国画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作画工具的规定性,尽管它在不断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适应快节奏、强刺激的时尚要求,再加上有些画家,过分强调中国画的规范,加之商品化的倾向,使一些画家变成复印机,他们的作品确实会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不能不承认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
大山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画的另一面。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不少人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是不易改变的,审美习惯也能产生美感。因为“这些刺激物和他们有关反应,在他们大脑半球内便能形成暂时的联系。”反复欣赏不觉其烦,好象见到了老朋友一样喜悦。
中国地广人众,对审美的需要也不能一刀切。现在很大一批读者, 对传统中国画并未看“腻”,那些作品足以使他们赞叹、探究和激动。相反,他们对一些美术刊物发表的探索性作品,非常反感,他们甚至愤怒地将那些作品撕下来,连同一封讥讽挖苦的信,一起寄到编辑部。他们的需要还要给予满足吧?  创作一-审美(欣赏)与生产一一消费有相似之处,因此结论是肯定的,当然要满足。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了审美的多样性。欣赏是不能强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看客 的取舍是无法强制的,他若不要看,  连拖也无益。”你设想用所谓抽象的现代绘画,代替中国画,是不会实现的。再说所谓那种新的绘画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失去心里平衡,到时候非变变不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材石分级口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客现的需要等)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艺术样式和绘画形式必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人们将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自己对美的不同需求。也允许人们的兴趣发生转移。然而绘画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绝对不会极终。例如中国画,它有“消费”,就有“生产”,  有“生产”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发展。


    《美术论文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