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论生活、借鉴、创新

2019-6-21 10:18:23

创新问题,从全国看来,不限于中国画,有些问题在其他画种中也进行着讨论。鉴于此,本文的论述以中国画为主,但不仅限于中国画。
一、生活
管绘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加工后的反映,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它既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特点,民族特点,也表现着作者的个性特点。要反映现实生活,必须体验生活,做一番调查研究。现实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要正确加工反映,而不是象哈哈镜那样歪曲反映,必须重视世界观的问题,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血管里流的是血,水管里流的是水。

绘画又是上层建筑之一,要求它为经济基础服务。为此,必须要看作品的社会效益,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还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有一种说法,把绘画看做“自我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全是“自我”,没有别人!这样,其作品同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还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说到要体验生活,这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有一篇文章宣称:“我们发现以往艺术源泉仅仅确定为一个视觉表象的现实,我们称为‘客观’现实。殊不知大脑的思维也是一个现实,是一种隐性的现实,也有其自身的确定性。艺术家不仅可以‘唯实’的观察,也可以用‘唯心’的灵性去感应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这里且不谈表象同本质的关系,问题是把思维称之为“现实”,是否混淆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唯物主义认为独立存在于“意识”之外,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叫“物质”,它是第一性的;精神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属精神范畴,是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好称为“现实”。所谓“隐性现实”,只能混淆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别。既然宣称可以用‘唯心的灵性去感应”世界,当然就可以“随意”把任何“互不联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别人看得懂不懂也就无足轻重了,要不要体验生活,也就关系不大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说法:“三十年来,主张‘下去体验生活’者,东跑西颠,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下’ 到哪里去?‘体验’什么?什么叫生活?什么都平平淡淡,熟视无睹,熟闻无思,偏凭狭隘趣味猎奇‘风俗’、‘服饰’,想当然地去表现自已根本就不了解的事物,无病呻吟,作品怎么能够动人呢?”三十年来体验生活中大有收获,并创作出一批好作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无所获,都盲目瞎跑,猎奇取胜,无痛呻吟。文章虽然切中了-一些毛病,不过,这并非全部,也只能说明如何改进某些同志的体验方法,毛病不在体验生活本身。可惜文章开错了一个处方,认为:“应将目 光收回点来,看看自己,观照一下心灵,这是一个通融的过程,也许你会发现更为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因为每个人自身就是一部人类史,一个广阔的世界,..... 必要改变一下既累赘又简单的方法,观照一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切精神超越的可能性企及也正在于此。”一个画家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想象力等倾注在作品中,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这些思想情感想象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否则,内心世界将不是丰富而是贫乏。主张内心世界丰富广阔的,?在明代有个王守仁(阳明),他认为“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王守仁是位主观唯心论者,他的主张同前面说到的那种从体验生活中把目光收回,观照自我内心世界,达到精神超越的说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

      还有另外一种不要体验生活的主张,就是画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归根到底梦本身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往往是一种扭曲,颠侧,灵幻、混乱的反映。它本身既然糊涂,岂能以已之昏昏使人昭昭呢?至于借画梦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那又当别论了。

      反映现实生活,必然与时代特点、社会特点、民族特点紧密相关,有的文章认为时代特点是电子时代,“国外由几十年画 张小肖象到几分钟画出一张天油画”,姑且无论创作是否越快越高,也不论所称是否属实,这样认识时代在理论上至少是片面的。生产力固然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也并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同样,生产工具因生产关系不同,人的意识和生产成果往往不同,就证明这一点。要说时代特点,在我国就不能忘记是社会主义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就不能不谈两种社会制度和平竞赛的特点,以及东西关系、南北关系等特点。不能不研究这些特点对人们的思想影响。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电子工业,只谈电子时代,容易忽略社会制度这一本质特点。,

      二、传统

      有些文章说传统是基础。从中外文化关系以谁为主这个角度,说民族绘画是基础,这是可以的。但从传统同生活的关系来看,生活是基础,传统是借鉴。

      传统是经验的积累,有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有精华也有糟粕。例如主张革新是好的传统,因循守旧是不好的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是精华,主客观分离的主张是糟粕;形神兼备是好传统,徒具形似是不好的传统.....

      提到我国绘画传统,容易被误解为专指“文人画”而言。这是我们某些画史编写的片面性,引起的误解。顺便说一下,中国画史至少存在几个缺馆:①汉族为中心,②江南为中心(多数时代如此);⑧文人为中心④以画家经历介绍代替画家思想分析;⑤用苍浑、清秀等品类的概话,代替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我自己也犯这些毛病,曾做了一些努力来改正,深感水平、精力、物力有限,进展有限,顺此呼吁有志于此的同志协同努力,未来的中国画史或可改观。的确,画史是把“文人画”介绍得多或评价过头,其实与“文人画”齐名的院体画、民间绘画,都是我国绘画的传统,推而广之,我国诗歌、戏曲、音乐、舞蹈..等都是我国的文艺传统。有人说懂得传统戏就容易理解中国画,这句话颇有道理,因为两者存在着一些相通的东西。

      对传统的理解也不能凝固在某一历史阶段上,例如认为宋画才是传统或元画才是传统...等等。凡是过去的,都可以说是传统。传统是一个流动着变化着的过程概念。古代的固然是传统,解放后三十多年的也是传统,无非旧一些和新一些而已。由此可见,把中国画说成是封建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的同时,也就是把中国画传统凝固在封建社会阶段上,看不到中国画在解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物画中是劳动人民取代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主人翁位置;山水画由表现隐逸情趣为主,发展到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壮丽山河为主;花鸟画也在摆脱某些残荷败柳、孤芳自赏的情趣,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情趣变化着。试向体现封建意识(或上层建筑)的画,能允许歌颂农民起义、农民反封建斗地主的画吗?

      人们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认识世界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就是真理,但这种认识有待于实践和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所以真理是相对的。但这种相对真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又是正确的,相对真理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有其绝对性。无数的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的长河。我们的绘画传统也是这样,其中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部分,也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在传统的长河中,包含着过去每个时代的经验,“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文化是继承性的,不好一刀割断。

      传统又是一把钥匙,打开历史遗产的宝库,让你着眼于今天和未来去选择合用的经验,从中得到启发。关键在于善于选择,也就是常说的批判继承。生活中常有一个经验,买鞋总要试试,假如你是40码的脚,不加选择拿了38码的鞋回去,这种穿小鞋完全是自找的,如果削趾适履,岂非笑话。倘再抱怨受“束缚”,岂不冤哉!在批判继承中尤须注意的是,即使对他人是有用的好经验,对自己未必也适合,正如滋补品对某些病人并非有益那样。反之,有毒的药对某些适病症却能以毒攻毒。

      现在恐怕不是批判传统僵化与否,倒是应批评对待传统的僵化态度。石涛说得好:“古者,识之具也。”古人经验是帮助我们提高认识的工具。“泥古不化, 是识之拘也。”主张“借古以开今”。郑板桥对传统主张“十分学七要抛三”。他介绍自己学习石涛的情况是:“非不欲全 (全部学),实不能全,亦不必全”。原因就是“各有灵苗各自探。”悲鸿老师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这一类的见解都是批判继承的意思。

      目前,一种意见认为传统是僵化的,主张抛弃,这是虚无主义的态度。与此相反,另一种意见(存在于为数不多的人中)认为传统都是好的。认为别人的画之所以不好,只是由于接受传统不够,甚至主张要上溯秦汉,下追明清,对传统进行一番系统的深入的学习;我看无此必要。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来的,屋房是从构木为巢发展来的,但学瓷器或建筑的,就没有必要上溯远古,从陶器或营巢学起。个人毕生精力有限,何能上溯下追?抱这种主张的人,是否自己能办到从古到今追溯,值得怀疑。认为传统- 切都坏,或一切都好,表面上针锋相对,实质上都逃避对传统进行研究分析的责任;殊途同归,就象左倾是右倾的影子一样。

有人认为: “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只有继承充实,没有否定。”殊不知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内在矛盾,依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而进行的,承认中国画“发展”,又不承认“否定之否定”,这是自相矛盾、命题不通。于史实也不相符:如画科盛衰(人物为主一山水、花鸟为主---人物为主),色墨消长(以色为主一一水墨为主一色彩在复兴中),功能更替(成教化,助人伦一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一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等等都是否定之否定。

还有一个 标新立异的 说法叫做 “反传统是最好的继承”,(简称 《反传统..... )我很不赞同。这里仅谈“反传统”和“继承”的关系:

8据这篇文章说:传统有正负继承,沿着传统方向走叫继承,逆着传统方向走叫负继承。既然方向不同,一个往东向中山陵走,一个往西向新街口走,说是继承,请问继承什么呢?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会出现突破传统的现象,这是在继承中有创造的结果,并不是什么“反传统”,要不是什么“反传统是最好的继承”。

      上至于如何“反传统”?这篇文章说:“传统的趋势都是这样搞,我非那样搞;传统已进入了“浓’,我就来点‘淡’,传统已进入了‘硬’,我就来点‘软’,......这显然是为反而反,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明初有个王展,在其《华山图序》中写道:“夫宪章乎既往之迹者,谓之宗;宗也者,从也。其一于从而止乎,可从,从,从也;可违,违,亦从也。违果从乎?时当违,理可违,吾斯违矣;香虽违,理其违哉?时当从,理可从,吾斯从矣;从其在我乎?亦理是从而已焉耳。”王履对传统是持

      有从有违的态度,他所谓的“理”,就是法自然,古人可以从法自然中创法,如此法合用则从,反之则违,自己可从法自然中创新法,不必抱守成法,所以他说:“彼(华山)|既出于变之变,吾可以常之常待之哉?”所以他得到的结论是“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他所讲的,同后来石涛所说的“坡自峰生”,“笔墨当随时代”等等,在精神是一致的。

      对传统应该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说“反传统”是“继承”,已经错了3何况说是“最好的”继承!错就错在把传统看成一无可取,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反传统.... 此文为了论证“反传统是最好的继承”,硬说“北宋山水画几乎没有大家”,前提是“如果把范宽作为五代遗响的话”。大家知道范宽虽生于五代末,但成长于北宋,事业显赫也是在北宋,被称为北宋三大家之一。画家的时代归属,不是以生年而是以事业显赫的年代来分的,例如李唐生于北宋但属南宋画家,赵孟额生于南宋但属元代画家;石涛、八大也是同样理由属于清初画家。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常识问题。如果范宽固生于五代,就可以看作是“五代遗响”按此划分,则生于清末的无产阶级老辈革命家,岂不也成了“清代遗响”了么?

      《反传统...一文中,又说荆、关、董、巨、李、范、刘、李、马、夏、赵、高、黄、吴、王倪等山水大家以后,由于4顺着传统走”,不是“反传统”,所以“山水画开始走下坡路”:又说这些大画家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反传统”。我认为这些画家在u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优秀传统的指引下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是事实,但不能说是“反传统”。事实上这些画家,都曾吸收过前人的经验,  例如关同师荆浩有“出兰”之背,董巨“谈愿轻现为一体”,范宽管学过李成,李唐远法李思训,近受范宽的影响,而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又是在李唐影响下出现的。赵孟频竭力追踪唐和北宋传统,高克恭继承米芾画风,元四家吸收过前人经验并受过赵孟颊影响。怎么能说他们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反传统”?何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优秀传统之一。最反对因袭的石涛,不是也向前人的作品学习过吗?文化是有继承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有三个来源并未拒绝有用的历史遗产吗?

      有些文章曾经介绍过中国画及其优秀传统在国外备受推崇的情况,而我们自己却在起劲地“反传统”,这对于公正地评价历史遗产以及培养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究竟有什么好处?

      有的文 章说中国画论 重法轻理,僵化、玄乎。重法轻理未必如此,不能看到出版物中讲画法的多(这恐伯与照顾入门有关)便认为如此,至于僵化,前面说过主要是自己僵化的态度来对待历史遗产。说到玄乎,确有部份如此,但我们不应苛求古人,而应该负起重新解释,使之不再玄乎的责任,正如对待中医理论那样,并不足一是踢开。玄乎的问题,古代有,当前也有。创造新名词,竟用新名词成风,一大串新名词真令人很费解,能否举例说明一下,例如画茶杯(或别的)如何“多维地”、“多层次地”、“多角度地”把“天地人统一”,“全方 位观照”以“适应开拓性的、扩展性的、多层次展望更远的宏观的时空观念”,表现“宇宙意识”、“国际意识..等等。真理总是具体的,而且也应该是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即使理论是正确的,讲玄了,也不利于接受和推广的呀。希望能深入浅出,明白具体。古代白居易的诗歌,现代艾思奇同志的文章一看就懂,我赞成这种文风。

      我不一般地反对新名词,新名词是用以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有些名词术语,已为群众所熟悉,便不必硬造新的名词术语,例如纵向的“隔代遗传”,横向的“移植”等等。试问不隔代能不能遗传?横向是否只有“移植”?“嫁接”或者作为“化肥”来吸收可不可以?更重的是,纵也罢横也罢,以什么为主也不明白,还不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讲得透彻,并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更严重的是有的文章动不动就搬出相对论,量子论,写文章的人懂不懂这两论,不敢安断。既然搬出来,似乎就该把两论与绘画创作的关系举例具体说明,以便读者理解。如果自己也不懂便去搬用,岂非故作高深玄乎的吓人战术吗?


    《美术论文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