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设计教育

2019-4-18 9:18:21


       近代设计教育

      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兴起奠定基础的是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创办的实业学堂。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决定革新教育,由此揭开了近代教育的序幕。在“实业救国”的主张下,洋务派提出“新工艺”运动,全国上下大力兴办各种工艺学堂,出版引介外国新工艺的书刊,创办实业学堂,开始新式美术教育。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人物左宗棠、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开办了不少洋务学堂,培训拥有军器及日用器物机械制造知识的人才。在当时的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厂等,提供的技术学习课程已可见设计教育的雏形。另外,直隶省于1903年在天津设立的北洋工艺总局也开办了工业学堂,分别为应用化学、机器、制造化学、意匠绘图四科。

      1904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制”,其中的工艺科,指的就是各种实用技术,含有土木工学、建筑学等。1906年, 两江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

      除了实业学堂重视工艺技术教育外,在清政府颁定的各类学堂章程中,从大学堂、高等学堂(清末的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师范学堂、中学堂到小学堂等,都贯穿有图画手工教育。高等学堂分政艺两科,艺科培养“格致、农业、工艺、医术”方面的人才。在艺科所学的十门课程中,专门列有“图画”一门。大学堂的土木工学、机器工学、造船学、造兵气学、电气工学、建筑学、应用化学、火药学、采矿冶金学这九门工科专业都设有“计画与制图”的课程,其中“建筑学”还设有建筑历史、自在画、美学、装饰画、配景法及装饰法等课程。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春除了创办工商企业外,更开办了教育机构以发展设计教育,他主要从事的是布艺图案和刺绣方面的教育发展。他支持当时著名的刺绣大师沈寿出版了堪称中国刺绣工艺最早的教科书《雪宦绣谱》。

      沈寿(1874- -1921 )初名云芝,号雪宦。1904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绣法上,吸取西洋绘画和日本刺绣之长,注重明暗、透视效果,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又被称为“美术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代新风。

      辛亥革命后,沈寿在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传授绣艺。1914年, 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张春聘任沈寿任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女红传习所所长,培养出大批刺绣人才。1919年,沈寿重病不起,病中,由她口述,张謇笔录,整理出《雪宦绣谱》。《雪宦绣谱》是我国最早的部刺绣理论专著,总结了我国自唐宋画绣、明代顾绣以来的刺绣针法,如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等;记录了沈寿借鉴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的表现方法,所创造的散针、旋针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的自创针法等,对中国刺绣艺术的普及、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设计教育

      20世纪初,为了改良和发展民族企业的国货生产状况,中国除了在教育界积极酝酿并发展美术工艺教育外,各个民营企业自身也开始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工艺训练,以应付当时城市生活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等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摄影、舞台美术、布景设计、书籍装帧、包装、广告、展览设计等方面,对设计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当时的专门学校相当缺乏,所以很多报社、印书馆、剧院、工厂等都采用师徒制的方法培养设计人才,这是对传统手工艺体系中“师徒制”的延续,也是中国近代设计发展之初的重要现象。

      1912年前后,中国逐渐开始了专门化的设计教育。之前因为国内各个纺织工厂所需要的布艺图案并无国内人员从事设计,往往需要向日本购买,后来,在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任教的陈之佛,被推荐到日本学习工艺图案科。陈之佛是中国第一位研究 “图案”学的学者,1917年,他编著了中国第本图案教科书,1919年,陈之佛考人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成为中国留日学生中专攻工艺图案的第一人。回国后,陈之佛1923年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这是中国第一所从事图案设计的事务所和培养专门设计人才的学校。

      随着西学东渐走向深人,中国人留学海外学习西方美术的帷幕被拉开。继留学日本的潮流之后,留学欧洲,成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美术的另一个重要选择。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人留学法国达到高潮,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庞薰琴、张弦、吴大羽、郑可、王临乙、常书鸿、刘开渠、颜文梁、雷圭元、吕斯百、唐一禾等人先后赴法国。这批留学生大多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和30年代返回国内,登上中国美术舞台,他们从事新的艺术创作,开辟新的艺术运动,创办新式美术学校,他们成为推动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和设计教育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2年,17岁 的刘海粟等人创办了私立上海图画美术院,该院在1919年开设了工艺图案科,目的是“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改进工业,增进一 般人美的趣味”。1918年4月15日,梁启超倡导的第一所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一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其高等部开设了图案科(包括工艺图案和建筑装饰图案),并有印刷、陶瓷的实习车间,开设传统纹样临摹、花卉写生变化、蜡染、漆画、烧瓷等课程,开始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1928年3月, 林风眠为首任校长的国立艺术学院建立,后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这是当时最高的艺术学府,也开设了陶瓷科和图案科。

      庞薰琴(1906 -1985) ,近现代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和教育家。1925年赴法国学画,1930年回国,系统研究中国画论、画史,参加旭光画会、苔蒙画会,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 上海美专任教, 与张弦、倪贻德发起成立美术社团“决澜社”。1936年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四川省立艺专、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广东省立艺专、中山大学。1938年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翌年深人贵州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研究工作。1948年, 拒绝赴美国执教之聘,由粤返沪,迎接解放。

      雷圭元( 1906 -1989) ,1927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1928年赴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教。1929年 自费赴法留学,研究染织美术与漆画工艺。1931年回国后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他在教学上一反学院式的教学,善于采用民间题材、民间材料为民间创作,对国内设计艺术教育影响深远。另外他还结合实践和实际需要,撰写了《工艺美术技法讲话》和《新图案学》,为我国设计艺术教学初建奠定了基础。

      知识分子对于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关注和介人,是现代中国设计发展最为生动和最具思想深度的一个方面,他们主张向外国的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学习,并强调要结合中国自身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一味盲目地照搬外国经验。他们的设计实践和教育理念,为中国现代设计文化和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的现代设计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失去了在实业领域继续发展的土壤,但在相对封闭的学院中,对设计教育和理论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民国时期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学者们探索出的艺术设计的分类模式也一.直被继承了下来。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