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平面设计

2019-4-17 9:24:20

      平面设计的发展在民国时期的各类设计中最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平面设计传统,此时印刷技术的革新、出版事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平面设计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上面临巨大转折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解放,电影、戏剧、西洋音乐、西洋美术等纷纷进人中国,为此时平面设计借鉴西方古典艺术元素和现代派绘画表现技法提供了可能,摄影图像的采用,也为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各类平面设计的题材、样式极大丰富,书籍设计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形式的过渡,版式、字体、插图面貌焕然一新, 大量文学家、画家参与书籍封面设计和插图创作,使此时的书籍设计呈现出浓郁的新文化气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标、广告、招贴、包装等成为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题材更多地成为这类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雅俗共存,能够满足各阶层不同的审美趣味。受到日本“图案字”及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影响,此时在平面设计领域出现了花样繁多的艺术字体,被应用于各种书籍、报刊、文章的标题以及商标广告上,其中有些字体至今仍然在被广泛使用。其他包括微标、钱币、票证等的设计,此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平面设计较少受到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制约,较之其他]类的设计,此时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即使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平面设计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某些特定阶段,用来鼓舞士气、宣传抗战的书籍、海报、宣传册等平面设计甚为发达。抗战时期的重庆、昆明等地,以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平面设计,也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书籍设计

      近现代时期的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体现了从传统书籍装帧形式向现代书籍设计的演变,继承了传统书籍美学,设计形式与世界设计潮流相接轨,使传统书籍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石版、铜版、锌版、铅字印刷术和照相制版(珂罗版)等先进的印刷技术传人,对中国的平面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大城市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出版机构,报纸刊物日渐增多,新式教育所需要的大量课本也促进了出版事业和书籍艺术的发展。民族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商业活动日渐频繁。“月份牌” 之类的商业广告和商品包装大量印制,印刷技术不断改进,印刷行业迅速发展,这些使中国书籍装帧出现新面貌。

      日本受欧洲文化影响较早,欧洲的艺术、科技、文化深人地传播到日本,并被日本人加以学习、吸取和利用。早在清末,-批留学日本的知识分子,利用了日本的特殊环境和良好的印刷条件,就出版了批传播资本 主义民主和革命思想的著作。这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种革新的面貌。鲁迅及其周围的一批美术家受日本的书籍装帧影响巨大。西欧艺术在30年代中后期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形成了书籍设计艺术的一个繁荣期。“五四” 以后,大量的新文艺作品及杂志涌现,使得一些新 文化的提倡者直接参与了书籍的设计工作。一些从欧洲、日本留学回来的艺术家也积极参加了书籍设计工作。一 批留学欧洲的艺术学子,把西方的现代艺术介绍到了国内。所以当时的期刊及书籍设计都受到现代派、未来派、早期立体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

      (1)书籍形态

      近现代时期,书籍的形态有了较大改变,清代流行的线装书已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流行的平装、精装,书籍形态大为丰富。书籍封面、字体、插图、版式、开本等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书籍设计多种艺术风格并存,书籍装帧艺术家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西方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利用新题材、新形式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由于大量的印刷纸张已经改变为双面印刷,装订也随之改变,书的开本也因为文字的横排的改变而变成由右开本到左开本。毛边书也趋倾向切边书了。西式教育的开办,读书人的日益增多,极大地刺激了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的书籍市场上,再也不是线装书-统天下的局面,进口的西式原装书充斥各大书店,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书装的各类书已占据了书籍设计的主流。

      近现代时期书籍形态的显著变化还体现在开本及版式上。书籍期刊大多采用西方的黄金分割比例的开本样式,即宽和长的比例为1:1.618,开本多为标准纸张的32或16开。在文字的编排上,既有从左向右横排的,也存在传统的竖排方式,前者采用从左向右翻的形式,后者则普遍运用从右向左翻的形式。

      (2)封面设计

      由于当时的书籍设计还仅仅是指在封而设计上下功夫,人们大多称其为“书衣设计”。近现代时期书籍封面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重。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不少书籍采用了彩色封面,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封面表现形式趋向多样化,多种风格并存。

      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杂志,发行量高达16000份,摆脱了此前封面多采用传统绘画或时装仕女画的方式,呈现出现代杂志的风貌。其开本、封面和整体装帧样式为当时其他刊物所借鉴,对民国期刊的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近代中国的报刊市场已经很成熟了,  不仅言论开放、观点尖锐、创意前卫,报刊的零售、广告也有了长足发展。民国时期已经有了一批专业的平面设计、封面拍摄、封面绘画队伍,《良友) 等刊物封面上赫然出现面妆红扑、着装瑰丽的女郎,封面右下角还标注了模特及手绘者的名字,统一格式的仿宋字体标出导读,x x出版社”的字样亦方方正正地印于书籍下方,这番格式已同现代刊物相差无几(图10-14)。当时,也有专业报人认为张贴女郎肖像的报刊封面太过简单生硬,于是请专业人士设计封面,用一些象征性、表意性的图案来表达刊物宗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近代书籍设计中出现的各种艺术字体是中国书籍设计有史以来面貌最为多样、表现最为丰富的,但也不免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书籍种类剧增,内容复杂多样,书籍设计逐步从偏重于制作工艺的范畴中脱离出来,向广泛的平面设计艺术领域扩展。书籍封面文字方面沿着传统书籍封面文字的布局惯性展开编排,一方 面又受到了国外艺术思潮的影响。书籍设计在表现形式上更广泛、更大胆地结合了绘画、装饰、图案、书法、篆刻、摄影及现代抽象艺术等手法,逐步摆脱传统复古艺术及西方书籍装帧的影响,表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书籍设计在受到传统和西方的巨大影响的同时,一些设计师也开始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鲁迅是封面设计民族化的积极倡导者。他除将大量国外优秀版画家及其作品介绍到中国,推动了国内现代版画的发展外,还亲自为文学书刊设计封面。他提倡要从中国古代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现代作品应该具有民族艺术的气派和精神。受鲁迅影响,陶元庆、钱君甸、司徒乔等人的书籍风格设计较为质朴平实。而陈之佛、闻一多、叶灵凤等人的作品则具有较强的装饰趣味,更多地表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

      (3)书籍插图

      民国时期,书籍的插图设计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版画插图样式,在艺术风格上趋于多样化,产生了大量风格各异的插图作品。此时,西方现代绘画流派被介绍到中国,其影响不仅限于绘画,也涉及到书籍封面及插图。几乎所有现代流派的绘画均能在书籍设计上找到其印记。

      如闻一-多为《清华年刊》作的插图《梦笔生花》,既具有中国传统线描的韵味,又体现出英国插图画家比亚兹莱的画风。闻一多的书籍设计追求东西方艺术、传统与现代形式的结合,在民国书籍艺术舞台上独树- -帜。女画家梁白波,以及张光宇、叶浅予等画家也创作了优秀的书籍封面和插图。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南北各方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书籍刊物,受印刷条件限制,封面及插图多采用木刻版画和漫画的形式,呈现出质朴厚重的风格,强调政治宣传和鼓舞战斗土气的作用。

      (4)代表人物

      在近现代书籍设计的现代变革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才智卓越的知识分子的引导与实践。首先是鲁迅,他将日本书装与欧洲的书籍插图介绍到了中国,使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在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有陶元庆、钱君匐、丰子恺、司徒乔、关良、蔡若虹、叶灵凤、闻一多、叶浅予、林风眠、陈之佛、张光宇、孙福熙等一大批作家、画家投身到这一次现代书籍的重大变革之中,他们的努力使得中国的书籍设计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

      鲁迅( 1881- 1936) 是近代作家中最早关注书刊设计的人,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书刊设计的论述,他本人在早期更亲自对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进行设计。鲁迅的书刊设计朴素古雅,带有典型的文人特点。

      鲁迅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为北大的不少出版物作过设计,今天仍在使用的北大校徽亦出自他的手笔。1923年《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二号由鲁迅设计,蔡元培题字,16开的封面上使用汉代石刻图案作底,是鲁迅追求古雅风格的代表作。

      1926年由鲁迅设计、陶元庆绘制封面的小说集《彷徨》( 见彩版10-3),其封面为橘红底色,图形为绘以黑色的太阳和概括简洁的三个人物形象构成,寓意深刻,产生了独特的形式美感。

      丰子恺( 1898- -1975),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封面设计结合了他所擅长的漫画创作,色彩单纯、淳朴自然,富有人情味和诗情画意,在近现代书籍设计史上独树一帜(见彩版10-4)。同时,他又培养出了两位非常著名的书籍设计家陶元庆和钱君甸,对中国书籍设计发展贡献颇丰。

      钱君萄( 1907- 1998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籍设计家,担任开明书店、万叶书店等出版机构的美术编辑,长期从事书籍装帧工作。他的书籍设计的高峰期是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他的作品众多,极富个人特征,在当时影响巨大。著名作家鲁迅、茅盾、郑振铎、叶灵风、巴金、周作人、戴望舒等人的一些作品的装帧都出自他的手中,在当时素有“钱封面”之称(图10-18)。

      陈之佛( 1896- -1962)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画家,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的美术的中国留学生。

      陈之佛是善于营造具有民族气派图案的书籍设计家。留日学成回国后,他从事了十年以上的书籍设计工作,  留下了批精美的作品。 1925年为上海的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设计封面,1927年起为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设计封面,均获得成功。他针对《东方杂志》综合性的特点,运用了西方各种传统的装饰元素,从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到古代埃及、波斯、印度、美洲的装饰风格等等,通过中国式的经营布局、版式设计与字体运用,转化为中国式、民族化的艺术气质、艺术品格。他的书籍设计注重形式美的表现,图形题材多样,在当时有较大影响力(图10-19)。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