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民族形式建筑

2019-4-16 9:20:06

   近现代时期,有不少活跃在中国设计界的外国建筑师,为了使他们在中国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可,开始尝试将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元素融合起来,他们运用西方工程技术和新材料,仿照中国的宫殿式样进行设计,产生了大批带有模仿及拼接特征的“中国式’建筑,主要体现在一些教会学校的设计上,比如1916年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堂(图10-7 )和燕京大学、1925年开办的北京辅仁大学(图10-8)等等。这些设计的背后隐藏着西方国家暖昧的政治文化动机,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兴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世纪20年代,中国建筑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现代建筑教育的兴办,中国建筑事务所的陆续开业,建筑团体的成立,建筑学术活动的开展,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从被动地接受西方建筑,到逐渐开始认识本民族传统,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融合部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设计出许多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又能体现出本民族特色的优秀建筑,与外国人设计的“中国式”建筑相比,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古典建筑的理解要深刻得多、准确得多,他们的这些作品被称为“民族形式”的建筑。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将南京定为首都。在国民政府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中,大力提倡“发扬光大本国之固有文化”,由政府投资兴建民族形式的官方建筑,为中国设计师提供了历史舞台。

      南京中山陵( 1926年奠基,1929年竣工)是现代中国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开山之作。其设计者吕彦直大胆结合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遵循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依山而建的传统,建筑形态、结构在中国传统的宫殿样式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和创新,简朴凝重,体量适度,气势雄浑(图10-9)。祭堂中间分布12根巨柱,以钢筋混凝土浇筑,外表为黑色花岗石,下承大理石柱础,墙壁上半部贴人造石,下半部嵌黑色大理石护壁,地面铺设大理石。祭堂顶部为覆斗形藻井,装饰彩色马赛克镶嵌成的国民党党徽,承托藻井的柱、枋、斗拱,以及天花支条均施以彩绘,以黑灰为主色调,局部点缀彩色,突出庄重肃穆的气氛。大厅正中,为大理石雕孙中山坐像。整个空间令人肃然起敬,既能满足祭奠的功能需求,又成功地营造了具有浓厚中国意蕴的特殊氛围,是民国时期室内设计形式民族化的典范。

      此外,还有杨廷宝设计的建成于1931年的北京交通银行(图10-10),以及梁思成设计的北京仁立公司铺面改造,都是在具有现代建筑形式感的建筑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装饰,使二者有机结合。由李锦沛设计的上海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图10-11 )建于1933年,建筑坐西朝东,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为8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34平方米。大楼外貌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影响,装饰纹样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立面勒脚为石刻莲瓣须弥座,窗裙和压顶饰假石回纹,人口门楣为石刻勾头滴水批担,室内饰藻井式天花及仿和玺彩画,十分精致。以上这些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作品,  都是此时民族形式建筑的优秀作品。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