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
明清时期,图书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长。戏曲、小说类作品大量产生, 私宅坊肆刻书十分兴盛,出版的繁荣促进了图书贸易的兴盛,士人和市民阶层读书的风气十分盛行,阅读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书籍设计的发展在明清时期也具有了完备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与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
(1)书籍装帧
明清时期的书籍装帧技术也走向了成熟。根据用途和使用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装帧样式。官府刊印的书籍采用包背装,民间私宅坊肆刻印的戏文小说采用简洁耐用的包背装或线装,并附以大量精美插图以吸引读者。佛教、道教经典多采用经折装,还有部分佛经采用方册装与梵夹装。此时书籍制作普遍注重装饰加工,官方书籍选料、制作更为考究,宗教典籍较世俗书籍精致,皇家书籍,特别是佛经,无论是写本还是刻本均十分华贵。
明中期之前,十分流行元代的包背装,即在宋代蝴蝶装的基础上,改把有字面向外折叠,粘在书籍的包背纸上,却不进行装订。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他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图9-21)。
明朝中期以后开始流行线装书,也就是把包背装的封皮从书背截开,打孔穿线,装订成册。到了清代,线装书因外观整齐美观、容易改装、不易散乱、方便典藏等优点而在民间被广泛采用。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在封面设计上,多数书籍采用了传统的封面设计样式,在书衣上贴有书名、卷数的书签。讲究者以绫、绢为书衣,但多数为纸质。
保护书籍的方法有函套、夹板、函盒、书箱等。
(2)版式设计
明清时期书籍的开本形状、尺度有别,种类十分丰富。除常见的书籍开本外,还有体积较大的供养本、典藏本,也有可随身携带如手掌大小的袖珍本。
明清时期书籍的版式在继承宋元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明代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书籍刊印日趋激烈,在书籍版式上也有所反映。书铺为了促销,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改进版面设计,竹节、花草、博古等花栏盛行,起到了一定的美化版面的作用。
清代书籍版式比明代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别具-格的版式设计,多种文字并用,为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的书籍版式。多种文字的共同运用是清代版式的显著特点之, 不仅运用于书籍, 在当时的圣旨、敕谕等文书上也极为常见。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同时出现在版面上,满、汉、蒙文为竖写,藏文为横书,但在整体风格上能够和谐统- - ,主要是因为版面上装饰纹样的布局、同墨色、印章的使用及编排的巧妙。
(3)书籍插图
明清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成熟。明朝书坊刻印的书品种繁多,大多以供应人民大众日常所需的使用书为主,同时也翻刻了不少宋元旧书。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有些书坊将编辑、出版、发行合为一体,根据市场需求出版大众急需的图书,不仅增强了书坊本身的竞争力,还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图书文化。
①明代插图。明代书籍插图上承宋元时期的强劲发展势头,不仅在数量、题材、表现手法上推陈出新,其制作之精巧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由于书籍印刷技术的提高、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持续增长的消费文化需求,书坊主开始组织画家和刻工,为书籍配置插图,使书籍图文并茂,老少咸宜。
明代书籍插图不论数量、规模还是质量,都是中国插图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内自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艺术水平之高,越创遗了空前的高度和典范。书籍插图中最为精影的是小说和戏曲类图书插图。
明代雕版书籍插图分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中以中晚期最具特色。明代初期的书籍插图以南京和北京为代表,虽然呈现出极其繁盛的局面,但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仍然依循了宋无时期的格局,并无明显变化。
明代中期书籍插图,主要指正德至降庆年间创作的作品,这-时期各地书籍插图蓬勃发展,尤以福建建安版画最有特色,为晚明版画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福建建安版画,以上图下文的书籍插图引人注目,包括小说、戏曲和历史故事以及民间启蒙读物等插图类型,几乎达到了无书不图的程度。
明代晚期的书籍插图,指万历以后创作的作品,是中国插图艺术的“黄金年代”。这个时期中国东南各地书坊林立,名家辈出。除了福建建安继续得到发展外,金陵、微州、杭州各领风骚,吴兴.苏州先后崛起,形成了多头并进的格局。徽派插图是徽籍画家 与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最初作风泼辣,粗犷豪放。万历之后逐渐走向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大多以白描手法造型,技法上舍弃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以线条的粗细、曲直、起落、繁简、疏密,来表现事物的远近、体机,空间和质量的关系,富丽精工,典雅静程,打情气息浓厚。微派捕图的刻工,住往也是画家,深请绘画意境,刀法技高一年。 其中以联县黄氏刻工为著名,另有现氏,汪氏、汤氏等刻工(19-22)2。后来由于名土文人的介人而发展为名家作图、名工雕梓,如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鵬、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产生了许多传世杰作。如黄德时、黄德懋刻的《方氏墨谱》;黄应泰、黄应道刻的《程氏墨苑》;黄肇初刻的《水浒叶子》、汤氏刻的《楚辞》;陈氏刻的《西厢记》;黄应祖刻的《环翠堂园景图》;汪氏刻的《海内奇观》、《唐诗画谱》等。从明正统至清道光年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二百四十余部,而明末流寓南京的休宁人胡正言,更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十竹斋画谱》分为书画谱、墨花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部分,每部分40幅图,并配有文字,图画萃集了赵孟顓、沈周、文徵明等前贤的书画作品,也有编者胡正言和其画友绘制的。《 十竹斋笺谱》实际上是一部文物图案性质的汇集(图9-23)。
除徽派之外,还有江苏的金陵派,福建的建安派,浙江的扬州、吴兴诸派,共同推动了明代书籍插图艺术的进步。杭州插图在万历中后期形成高峰,具有秀丽华贵的特色。明末崇祯年间由于名画家陈洪绶的参与、名刻工项南洲等的出现,又有了新的面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吴兴书籍插图,虽延续时间不长,但作品精巧纤美,别具一格。苏州插图与徽州版画关系密切,最有特色的是狭长形或圆形的戏曲插图以及小说插图,小巧玲珑,雕刻功力和构思的巧妙胜过各地。
②清代插图。清代坊刻业十分兴盛,刻书的数量、种类增多,平民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清代所刻的图书大多为民间所用,如通俗小说、日用杂志、民间戏曲唱本等。此外,考据、校勘和辑佚等有了新的发展,不少学者、民间藏书家都极擅长校勘等工作,所刻的图书不仅数量大、种类广,而且图书的质量十分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代书籍插图创作在书籍印刷复苏的同时开始兴盛,印刷技术继承了明代,同时也呈现出些新特征。代表明代插图风格和最高艺术水准的徽派插图,在进人清代后继续发展。如顺治五年( 1648年),旌德、汤尚、汤义、刘荣所刻的萧云从画作43幅《太平山水图》,已非一般地方志的插图,而具有了独幅风景版画的意味。刀法运用错综复杂,穷极变化,细腻详尽,突破了徽派插图的传统模式,将版画技艺推至新的高度。
《芥子园画传》的出版是明清时期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芥 子园画传》由清代文人李渔倡编并亲自作序、女婿沈因伯搜集整理、请画家王概等人编绘,初期有山水卷、梅兰竹菊卷、草虫花鸟卷,后来加进了人物卷。该书编辑详备,体例得当,印刷清晰,文风典雅,是清代以来人们学习中国画的临摹范本,至今仍在中国美术界影响颇广。
清代的书籍插图艺术从总体来说,在明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是艺术趣味和质量不如明代。清末书籍插图艺术开始衰落,虽然清宫廷出版插图依旧发达,还能沿袭明末插图遗续,但整个清代插图事业进程开始迟缓,发展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欧洲石印复制技术传人中国,很快就取代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版插图。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