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紫砂陶器

2019-4-10 9:18:05

    明清两代陶瓷业的另-大成就是紫砂陶的兴盛。紫砂陶是用紫砂泥制成的一种质地坚硬的陶制品。紫砂陶土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色,故称为紫砂;亦有红色、白色者,称为红砂、白砂。优质的原料,自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陶器奠定了物质基础。紫砂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其成陶火度在1100-1200C,无吸水性,音粗韵长。较小的干燥收缩、较高的生坯强度、泥料不需加配其他化工原料、透气性好、不需施釉即平整光洁,加之外观端庄,色泽沉稳、质感好、颗粒美等诸多优点,使其所制陶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一直被 作为制作茶具的重要材料之一。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煮茶,也不会爆裂,有盛茶隔夜不馊,不走味的说法。

      (1)明代紫砂陶

      紫砂茶具在北宋时期兴起,到了明代,名家所作紫砂茶具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紫砂壶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一供春(原名春)。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提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是现存供春唯一的传世作品。

      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 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是供春的徒弟中成就最高者,他为紫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9-6)。

      万历时期的紫砂艺人李养心,他擅长制作小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李养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人陶穴”的匣钵装烧法。另外被誉为“桃圣”的项圣思也非常著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精细人微,是明代紫砂茶具的佳作。

      (2)清代紫砂陶

      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人了鼎盛时期。高手辈出,紫砂器也不断推陈出新。康熙时期紫砂大家陈鸣远,又号壶隐,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著名的陶艺大家。陈鸣远制作的茶壶,  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

      乾隆晚期到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又步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乾隆七年( 1742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

      嘉庆时期的制壶名家有杨彭年、杨凤年兄妹。由陈曼生设计和镌刻书画,杨彭年制作的紫砂壶,被称为“曼生壶”,是清代紫砂中的珍品。所制壶形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样一代新风。曼生壶铭极具文字意趣,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体,使宜兴紫砂文化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