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染织设计

2019-4-3 9:28:01

    少数民族的染织设计历来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辽夏金元时期,因频繁的与汉文化交流融合,其染织设计总体呈现出趋同的风格,但是有少量的精品还是保持了原有的强烈的民族特征而闻名于世。

      辽代的契丹人具有北亚民族传统,衣着以羊狐皮裘居多。而贵族官吏则以貂裘为主,并且穿丝绢服饰,所佩戴的装饰也比较多。西夏境内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党项族最初以毛皮 为衣,后许多民族通过河西走廊走向中原与汉族融合。因此,西夏多出现棉、麻、丝染织品等种类也就不足为奇。并且,西夏有明确的服饰制度和特征,经历了从“衣皮毛”到“衣锦绮”的过程。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因生存环境艰苦,女真人还创造设计了符合当地环境需要的脚口出现“脚蹬”及裤连袜的样式裤装。

      另外,风帽也是辽代衣饰设计的典型。风帽是无檐有耳帽的通称,一半 前道额头,后至后颈,帽上有罗带可系,形状和头盔相似(图8- -23)。风帽是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生存环境中设计发展而来。长期的野外生活、艰苦的生存条件、大雪、大风沙等恶劣天气使得风帽作为一种方便、实用、保暖而又轻便的服装设计应用日渐广泛。但出土留存的并不多见。

      到了元代,由于统治者对于丝制品的喜爱,纺织工艺在元代得到了很大发展。江南带成为当时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北方虽然由于战乱受到破坏,但是官方作坊大多设立于北方,因此,在北方,元代丝织业也十分发达。马可波罗曾经夸张地说:每天都有一千车丝料运进大都供生产织造。

      元代设立了染织局、绫锦局、中山局、真定局、弘州(今河北省阳原县一带)、荨麻林(今河北省万全县一带)纳石失局等组织和管理染织工艺。

      元代的染织工艺主要集中在丝织、刺绣和毡厨(j1,渔网、羊毛织物)上,这与蒙古族的喜好和生活习俗有较大的关联,而风格上,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伊斯兰风格的影响。

   元代纺织品设计
(1)织金锦

      织金锦是元代最重要的丝织品种。元代由于中西方交流的空前繁荣,因而流行于西亚的锦缎织金在中国盛行起来,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元代贵族对华丽、奢侈材质的追求。织金锦是一种经线显花的织锦,在元代大体被称为金缎匹(见彩版8-3)。

      织金锦分为纳石失和金段子。纳石失是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又称纳失失、纳失思、纳阁(du)赤、纳奇锡等。纳石失数量较少,但等级更高。织金锦有“片金锦”和“捻金锦”之分。做法大致上是用金丝捻成线,或将金丝与丝线捻合然后织造,也有将金箔片贴在薄皮子上切为细条作为纬线,形成金光灿灿的效果。

      织金锦作为华贵和权威的象征,出现在皇家庆典上,在皇帝、贵族服饰中时常出现。元代对于织金锦管理十分严格,属于等级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丝绸品种。

      织金锦的纹样装饰具有中国和伊斯兰的双重特点。由于与伊斯兰地区交流频繁,因而织金锦反映出不少伊斯兰风格。例如出现了具有伊斯兰特征的狮身人面纹,有的还出现了波斯文的西方工匠的姓名,但辅助的纹样又是中国的龙纹,还有中国的狮子戏绣球的纹样,显示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

      (2)撒答刺欺

      元代织锦数量众多,其中撒答刺欺是比较有特点的一类织锦(图8-24)。撒答刺欺最初出自于中亚地区,由于中亚属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要冲,因而这类织锦在中土也有流传。撒答刺欺在元代依然保持了浓郁的中亚特点,纹样多为在饱满的团花形中装饰鸟兽的纹样,动物上下各有一株花束。元代撒答刺欺实物现难以确定,现有的-幅出自元代集宁路古城的团花背面被认为与之近似。
(3)织御容
元代特有的丝织品,官办的作坊织造已故帝、后和王、妃的肖像,用作供奉之用。御容织造技法高超,形象生动逼真,一般是先绘后织, 工艺大致为缂丝技术。御容织造费工费时,-幅御容织造有时要耗时三年。台北故宫藏有元代帝后像均为此法织造。
(4)刺绣
元代刺绣较宋代有了不小的发展,多为官府织造,数量众多。以福建的刺绣最为有名,当时刺绣的应用极为广泛,除了宫廷使用大量的刺绣制品之外,官员的服装、帐幔、车舆等也用刺绣装饰,甚至富贵人家的服装也装饰了刺绣。
元代刺绣图案纹样十分广泛,包括花卉,几何图形等。其构图形式与宋代相似,但元代刺绣不像宋代模仿书画文字,而多模仿楷体佛教经文或者彩绣的佛像、菩萨或金刚护法。
元代绘画性的刺绣纹样中“满池娇”较具有特色。满池娇是一种宫廷服装图案的名称,最初出于南宋。描绘的是池塘中的花、鸟景色。满池娇是元代贵族阶层专用纹饰,常见于织品服饰和金银漆器之上,元朝典章制度曾明文规定平民百姓禁用。满池娇的主题在金银器和陶瓷纹样中都有出现,反映了丝织装饰的影响力。

      (5)毡毯(毡厕)和棉布

      毡是用羊毛或驼毛经过湿、热、挤压等工序制成的毛制品。勵则是细密的毛织物。

      蒙古族为游牧民族,北方寒冷低温,毛制品对于抵御寒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其对于毛制品格外重视。元代,毛制品设计制作有着专r ]的管理机构毡毯院局。全国设有16处毡爾作坊,主要集中在北方大都、上都- 带。当时设计制作的毡厕主要为帐篷和地毯,用于蒙车、籍地、铺陈、障蔽、裁衣制服之用。早期以帐篷居多,后期则为地毯,反映了蒙古贵族从游牧迁徙到逐渐定居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元代毡厨有20多种,其装饰手法主要是染色、刺绣和织金工艺,被称为毛段子。

      元代的地毯设计面积广大、纹饰粗犷简洁,醒目明快,适宜于在宽敞宏大的场合铺设,展现了蒙元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象。

      (6)元代染织设计发展

      元代染织的色彩十分丰富,包括白、蓝、红、黄、绿、褐、紫、橙、黑等。

      白蓝二色是蒙元贵族的崇尚之色,有国俗尚白,以白为吉”之说。各类织物用品多为白色。

      蓝色  因为重天而尚蓝。宫廷礼仪中大量使用蓝色。各类织物、器物都以蓝色居多。

      红色一出于对火的尊重,万事万物被火所净化。

      褐色一由于其他颜色常常有禁令而不能使用,因而褐色得到了较多发挥的余地,元代褐色有20多种,十分丰富,在织锦、缂丝和刺绣中使用最频繁。

      绿色一绿色 与伊斯兰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元朝的伊利汗国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伊利汗国将伊斯兰教奉为国教,因而绿色也受到元代贵族的重视,明绿色的苎( zhu)丝和刺绣占据了总数的九分之-。

      黑色_平民车舆用皂幔、 娼家出人服皂褙子(外衣),因此,黑色染织物中庶人占了多数。

      元代之前棉纺织业发展落后,产区偏远。元代统- -之后,棉布在长江、黄淮地区逐渐流行,从过去的丝麻织物转变为棉布,棉布逐渐成为百姓主要的服饰面料。

      当时棉布的设计和生产以松江(今上海一带)最为著名,黄道婆贡献尤为巨大。她将在崖州(海南)学到的先进的纺织加工技术带到松江,大大提高了棉布的设计制作水平。元代后期流行印染,纹样醒目,加工简便,易于推广。中国人的服饰开始转向使用棉布作为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棉布的生产和推广构成了中国人传统服装材料的革命,对于民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