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书写和装帧技术

2019-3-20 10:26:25

    (1)汉字规范化
唐代书写大大规范,方块汉字,特别是楷书在此时得以规范化,排除了魏晋时代的书法自由散漫的天性。这时,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薛稷等书法家,使得汉字,特别是楷书得到规范,虽然这样书法趣味性、艺术性有所降低,但对于推广而言却大有好处,为雕版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从现代设计的角度讲,汉字的规范化也为行业标准化提供极大的可能。
    (2)装帧技术
书籍的产生是伴随着装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隋唐五代的书籍装帧形式主要有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无论是写本还是印本,运用最普遍的是卷轴装。
卷轴装: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图6- -27)。卷轴装始于汉代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后历代均沿用,卷轴装是由简策卷成束的装订形式演变而成的。
唐代卷轴装书籍种类繁多,在装帧用料及色彩上不尽相同。一般的卷轴装书籍并不刻意追求装帧用料的高档与制作的精细,而官室之家及官府。皇家藏书甚丰,为了对不同类别的卷轴装书籍加以区分,唐人作了精心的设计-- 同样是以不同的颜色与质地进行明确的区分。这种区分易于识别,体现了唐人整体系统设计的观念。
旋风装:是卷轴装到册页装的一种过渡形式。在唐代中期出现,一直沿用到宋代(图6-28)。其装帧方式,是以一长条纸作底,将单面书字的书页全幅粘裱于底纸右端,其余双面书字的书页的右侧留有空白无字处,将空白处鳞次相错地向左粘裱在前页下面的底纸上。收藏时,与卷轴装相反,是从首向尾卷起。外观仍是卷轴,展开则能逐页翻阅,十分便利。因其收卷似旋风,展卷似龙鳞,故称旋风装、旋风叶卷子或龙鳞装。这种装帧形式与唐代诗歌的繁荣密切相连,当时带有工具书性质的供起韵赋诗、检查格律的韵书广泛流传,这种装帧形式仍保存了卷轴装的基本样式,当书卷打开以后,其书页能够逐页翻转,阅读两面的文字,翻检十分方便。

      梵夹装:隋唐五代除前所述经史子集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的书籍外,佛经的流传范围甚广,刊行数量也较大。最早自印度传人中土的梵文佛经均采用梵夹装(也称贝叶装)的装帧形式(图6-29)。早期印度的佛经大都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将书写好的贝叶按经文顺序叠摞,在贝叶上穿孔,上下各用护经板夹住,最后用绳捆扎固定。这种装帧形式也流传于中土,而且主要用于佛经的装帧。
      经折装:唐代还产生了一种新的佛经装帧形式一经折装 (图6-30)。经折装应是受到梵夹装装帧形式的影响而产生的新样式。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  。这种新的装帧形式使阅读更为便利,更容易翻查经文。这种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

      线装:晚唐五代时期还存有少量以线缝缋装订的书籍。这些书籍开本类似现代32开书,双面楔子,在书右部留下三个当时穿线缝缋的孔,证明唐代末年已经出现了线装书。五代及北宋初年仍有部分线装书存在,但并未普遍流行,至明末被改造后,线装成为清代书籍最普遍的装帧方式(图6-31)。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形成了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等多种装帧形式共存的局面,既满足了不同类别书籍的装帧需求,适应了各类读者的阅读需要,又方便收藏储存。尽管有些书籍装帧形式如旋风装并未普遍流行应用,但为后世书籍装帧样式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书籍装帧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