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设计

2019-3-14 11:13:4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建筑,仍然是继承汉代传统,但是由于佛教的传人和统治者的提倡,出现了一大批带有异域文化影响的佛教建筑,以致到南北朝的时候,佛寺、石窟和佛塔的建造达到了极盛的状态。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天龙山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凿。木结构的佛寺、佛塔也兴建一时,但没有一间存留至今,而石塔及砖塔仍有遗存。传入中原以后的佛教建筑融人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逐渐产生了具有汉地特色的佛教建筑。除佛教建筑以外,文人士大夫的庄园建筑也随着玄学与隐逸思想的流布而出现变化,玄学思想中对于自然的崇尚使得园林建设因文人的隐逸精神而繁盛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除个别砖石佛塔以外,几乎全无遗存,目前只有在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中可见当时的建筑形象,根据文献记载并参考受到南北朝时期影响的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我们仍能想见当时的建筑面貌。

       园林建筑

      魏晋时期,由于士族文化的发展与政治地位的改变,庄园建筑在文化意识上开始区别于东汉时期的豪族庄园。由于多年的战乱和政权斗争,土族们更倾向于以退为养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断地徘徊于朝廷与山水之间,于是构筑园林成为士大夫阶层在现实中归隐的一种途径和形式。典型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贤的“竹林”,这种纵游清谈、颇具魏晋风骨的隐逸人生也是当时士族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魏晋时期的士族建构的园林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独特的一道风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第--个转折期。造园运动在王室贵族和文人、土大夫中变得活跃。对园林的营造也从满足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并提升至艺术的境地。最终逐渐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三种主要园林格局的雏形。“园林” -词也已出现在当时的诗文之中。园林规模由大而小,并改变了汉代以来过多的神异色彩而更注重自然景观,形成“于写实中见写意”的意境。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官、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官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围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

      重要的皇家园林,有位于北方鄄城的“都苑”.其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  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种象征手法的同林设计。此外,还有魏明帝时期位于洛阳的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园,后改名为华林园。
      华林园有成熟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御园位于中轴线最北端,期间经历两百多年的不断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的皇家园林,它的造园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有重要的位置。

      自东汉末年,民间造园相对比较活跃了,至魏晋南北朝,经营园林也成为名士的重要活动。此时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的宅园,也有建在郊区的游憩园,更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山水园林是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的主要特征,人工山水园林的建造从写实走向写意。北魏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经营起来。

      西晋时,最著名的土族庄园是石崇的金谷园,故址位于今河南洛阳西北。金谷园虽有生产和经济运作,但其园林化程度较高,既有朴素的田园风光,又有华靡迤逦的格调。石崇有《金谷诗序》:“余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低,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草药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窑,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土族园林文化的状态是喜欢亲近真实的自然,而“娱目欢心”是其园林设计的主旨。 南朝时,文人士大夫更是积极地融人园林之中,游弋于林泉、流连于山水之间,这种风气无疑是受到当时玄学之风的影响,这也使得园林的营造更具有人文情怀,而不只是士大夫社会地位的显现。《宋书.谢灵运传》中描绘当时的自然景色:“四山周回, 双流逶迤。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高木,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万代之芬芳。设置自然淳朴、浑然天成,其壮阔景色更得士大夫们的喜爱,文人的隐逸精神是这一时期园林营造的重要精神因素。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