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魏晋南北朝的家具设计

2019-3-13 10:50:57

家具设计
      魏晋南北朝由于受到战乱与政权频繁更替的影响,文化与生活方式也因此得到多元交融。对生活方式产生多方面影响的莫过于家具的设计与制造,这个时期,外来家具得到引人,在使用功能和适用性上都有所改变,从而转变了汉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其中最重要项就是踞坐方式的变化,垂足而坐的高腿家具出现,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逐渐被改变,随之而改变的还有一切与之相应的一- 系列家具设计。这是一个家具逐渐向高型发展的时期,是中国人起居方式产生变革的阶段。

      坐具设计

      家具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坐” 居于首位。坐具的改变直接引导生活方式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融合给汉民带来“坐”的改变。先秦以来,中国人的坐姿主要有跽、跪、踞坐和箕踞,其中前三种是合乎礼仪的坐姿,后-.种则显放纵和无礼。

      跽,是以双膝着地,双股坐于脚跟上,且纵身直腰。《战国策●秦策》中有:“秦 王跽而请日: .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按剑而跽,日:‘客者为何? ’”从史书中所描绘的“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十分庄重和正式的坐姿,是符合汉代以前的礼仪规范的。跪,也是双膝着地,但股不着脚跟,且伸直腰股。“ 跪坐而进之”(《庄子。在宥篇》),是形容以跪姿前行的姿态。踞坐,指坐的时候臀部和双脚脚底同时着地,而双膝上耸。箕踞,则是指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 战国策●燕策》中记录了“(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踞是一种随意的、甚至有些放纵的、带有大不椒敬意味的坐姿。汉魏之后,有了裤装,又有了,坐具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坐姿才更为随意斜适起来。

      魏晋时期,床和榻仍继承汉代遗风,人们读书写字也仍在其上进行。战国以来,“床” 是具备坐、卧两种功能的家具,汉代之后,逐渐将床与榻区分开来,两者的功能也得到确定。东汉时,规定长八尺(约190厘米)的为“床”,是为卧具,也称“眠床”;而长三尺五寸(约84厘米)的为“榻”,是为坐具,也称“枰”,或者也叫“小床”。因为高度比较低,所以,榻虽是坐具,但人们仍是采用脱鞋上榻,并踞坐于上的方式。榻可以独坐一人,也可以多人合坐,独坐之榻称为独榻(图5- 27) ,以示礼节上对客人的尊重。反之,合坐之榻则显得没有那么的受重视。

      在榻出现以前,床作为私密的场所,通常会被主人进行装饰,有的豪华别致、有的简朴无华。眠床也体现了人的性情和品位。《 女史箴图》中描绘的屏风床(图5-28)是封闭式的四面屏风床,床体较大,四角有立柱,柱间围有高床屏,上面有顶,四角设有帷帐,床坐上装饰有壶门,床前放有与床等长的栅足式几。该样式的床是由汉代“斗帐”发展而来,具有早期架子床的特征。与床榻相配合使用的是席和毡。席,用于夏天,有草席和竹席之分,也有王公贵族用象牙制成的贵重的席子。毡,用于冬天的眠床,于是有“眠毡”一说。

      胡床,虽名为床,实则为一种高足坐具,因自西域传人中原,故名“胡床”  。胡床形似“马扎”,携带方便,于汉族而言一般只有在居家或冶游时使用,却登不得大雅之堂。但魏晋南北朝以来,胡床在汉地流传越来越广泛,于是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前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人们开始将榻加高,以便坐下来的时候小腿可以自然垂地,这为此后椅子等高足家具的流行做出了准备。在西魏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山中坐禅图》(见彩版5-5)便绘有高背的四足椅子,具有罗马风格的椅子也已经在新疆地区出现。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