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服装设计

2019-2-15 10:08:39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封建统治闭关自守的大门,西方的缝纫机、西式服装等大量传入中国。在这些西方服饰与缝制设备的冲击下,中国的服装在制作工艺、服装原料、服装款式等方面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传统的手工织布工艺逐渐被批量化的织布机械代替、传统的皮毛服装原料被进口呢绒代替、传统的衣冠服饰被西方的“洋装”和改良的“学生服”所代替,这种服装的改革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发展之大势。“剪辫易服”更是象征着封建统治的衰落、社会的变革。在这历史转折时期,“洋装热”成为当时人们追逐时尚与更新服饰,以示维新的标志。当然,传统服饰的根深蒂固,使外来服饰无法简单移植,必须再造。所以,很快便出现新的服装形式,中国服装设计师将传统的服装款式与西方的服装设计款式风格相互结合,设计出男装以“中山装”,女装以“旗袍"为代表的着装形式,它们与世界服装的审美意味相融合。自此之后,中国服装设计除了在制作工艺、服装原料、服装款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外,还出现了制作不同服装款式类型的“裁缝”,如在上海,出现了以制作西式服装见长的“红帮”裁缝、以机械制作成衣与制服的“大帮”裁缝等,这些明确的分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出现了时装公司,如在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女子西服店“鸿翔时装公司”,它们带给了中国上流社会人群巨大的吸引力,并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的需求。此外,当时还出现了将西方的服装教育引进中国的女子服装学校,如上海的务本女校、神州女校等,学校授之西方现今的裁剪技术与工艺,并将服装设计教育从传统的女红教育脱胎而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巴黎时装风格影响,中国传统的“宽衣大袖”剪裁手法转变成了突显“人体曲线”为主的欧美全新服装剪裁手法。与此同时,《良友X妇女》等服装杂志,定期将时下最流行的服装信息传递给读者,并促进了中国现代服装艺术的兴起。中国早期的服装设计师,以著名画家为主,如叶浅予、梁雪清等,他们为中国当下大的百货公司、时装公司设计服装样式,但大部分服装效果图未能脱离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当时国家政治与经济形态的影响,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缓慢。- .方面由于连续数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国家统一发放“布票"( 直至1983年才取消),这反映了人民对服装设计的需求极低,所以总体民众服装风格以简朴为主,服装款式与色调单一,“黑灰蓝”成为当时中国服装的主流颜色;另方面,代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西服、旗袍等奇装异服,在建国初期受政治形态的影响未被重视。尽管这样,随着全国各地中国服装工业的发展,以及每年国庆节时期观礼外宾的意见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 上又带动了中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装饰杂志》,刊登了不少国外流行的服装款式设计图;中国派观察员参加“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装工作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等等。“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受中国社会“左”的思想统治,代表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西服、旗袍等奇装异服,被视为“破四旧”的对象,中国的服装颜色、款式与品种变得更加单一,无需设计。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服装生产与设计萎缩的局面才得以改变。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国的服装产量与出口额迅猛增加,服装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暗示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设计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近30年的中国服装业所经历的“从低起点到高增长,再到集群专业化、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该行业整体实力的进步,以及所折射出的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演变。

      1978年到1988年的第-一个十年间,中国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中国服装业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人们对服装已经不再是简单温饱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服装样式上的变化。如从单一的“中山装”与“干部服”到“牛仔裤”“喇叭裤"(图10-17 )等多种服装样式的存在,人们对服装需求的增加,不仅代表着一种思想的解放,同时它也带来了中国服装市场中服装产量的迅猛增加;再加上不少发达国家将服装加工环节转移至中国,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加工技术,中国的服装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从1985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对服装业逐步关注,并将服装列人“中国国家计划”,确定其为“消费品工业”的一个发展重点,这是中国服装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 次重要转折。尽管这样,由于中国服装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与技术管理低下,同时服装品种总体仍较为单一、粗加工产品多,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1988年至1998年的第二个十年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服装生产的第一大国,其发展特征表现为: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纺织业实施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中国服装出口比例逐年增加,并超过了纺织品,在1994年率先跃居世界第一。虽然中国服装企业出口额的增加,但是中国服装出口主要以来料、来样的加工产品为主,缺乏精加工与深加工,中国服装业的经营方式迫切需要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在国内服装需求方面,中国服装市场的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需”的方向转变;在服饰潮流方面,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廓清了困扰国人的姓“资”姓“社”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国人开始追逐时尚,中国女性的着装意识与个人品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着重品牌档次的追求,以及凸显自身更加独立的身份;在服装品牌方面,1995年, 中国服装业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品牌战略”,以及实施著名的“三名工程",因而打造出一批本土一线的优质服装品牌, 如雅尔、红豆等,并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位置,“品牌开发”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服装业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但由于中国服装企业对自主品牌的战略目标与品牌竞争的意识不强,而专注于利润丰厚的服装生产加工,因此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较为薄弱;在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需求,以及消费观念上的变化,以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下,国外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知名服装品牌,通过合资合作、推行代理多种方式,强势注人中国内地市场,开设自属品牌的专卖店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加剧了中国服装销售竞争的局面。此外,尽管中国正在初步形成一批拥有世界一流生产技术、服装生产设备以及一线的管理和质量的大型服装企业集团,但由于自身未能走出传统服装产品的经济模式,导致中国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产品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国内外服装销售因素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反思。

      从1998年至今,随着中国“人世",国际竞争与全球-体化趋势的加强,科学技术与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服装产业走向了与国际品牌竞争,探讨自身品牌战略的发展方向,以及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最佳营销方式结合。这种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让中国服装产业实现了集群专业化,服装产品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中国消费者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个人对服装审美观念发生转变,更是冲击了中国服装设计水平的提升,“高级成衣”(图10-18 )、“街头市场元素”“哈韩服饰”(图10-19)等成为了现代中国服装设计与风格的灵感来源,更成为了服装市场开拓的关键与立足点。
      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传统的服装手工作坊以及服装设计教育方式被扬弃,中国服装界形成了第-代服装设计师,他们是中国现代服装艺术设计真正的源头。但由于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中国的服装设计囿于精湛的手工艺以及固定服装版式上,而对于现代服装款式、配色、材料与裁剪等设计创新都熟视无睹。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幅度的加大,消费者对具备“美”的服装需求与日俱增,中国服装设计开始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合潮流因素,重新组合与寻求自我风格。这些服装作品,突破服装设计传统模式,探索和演绎当代人类与服装之间的微妙关系,代表人物如王新元、武学伟、吴海燕、吕燕等服装设计师。80年代末,由于中国服装市场优秀人才紧缺,各地开始相继设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通过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教育,中国迎来了第三代服装设计师,如谢峰、郭培、马克、舒弘、罗峥等,他们作为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新生力量,有着比前两代人更加完备的设计理论,服装作品风格紧随时代潮流,他们的崛起为中国服装设计由“低成本加工”向“时装设计大国”的过渡加快了步伐。谢峰(1984- - ), 1990年获日本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金奖,中国第- 个将自己的服装品牌(Jefen)登上巴黎卢浮宫开幕秀的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并成功跻身国际时装界。为此法新社曾评论:“中国这个世界纺织业的老虎,由于它的第一  .个设计师参加了巴黎时装周,这个星期天在时装界打开了一个切口,引导全世界关注。”他的作品摆脱了过往中国服装设计中强硬的民族符号,利用国际的审美与眼光成功地诠释了中国情感与文化,这种交融背景下的作品是一种顶尖的流行,而不是民族特色。如谢峰Jefen品牌的“门”系列(图10- -20),以中国故宫大门为灵感,在服装设计中运用门钉式的装饰和方形轮廓,并结合当下的流行,让带有中国风格的服装更容易让西方人接受与赞扬。向现代服装国服装协会”与“中装设计发展的步伐,其中,”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影响较大。1991年成立的“中国服装协会”是中国首批4A级全国性行业协会,它致力于推动中国服装业的健康发展。会从创立之初便开始筹办不少推动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与交流的相关活动,如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是每年一届的中国服装界公认的盛会,仅成为了亚洲地区的服装专业贸易会,而且成为了服装企业的市场销售拓展、品牌推广以及国际服装设计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 1996年创办的中国服装论文报告会,成为了服装以及学术界最高水平的理论交流研讨平台,它有利于提高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吸收服装理论与设计的最新流行趋势;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中国原创服装品牌在设计、质量以及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扩大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加强品牌意识安全保护;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当年服装流行趋势的发布会,它根据中国本土服装特征、人群生活方式以及市场调研为研究基础,结合国际服装流行趋势与文化思潮,发布最贴近服装消费市场的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它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中国现代服装品牌文化的建立,更为中国服装艺术设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中国服装协会出版的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中国服装产业链配套资源》《服装界》等刊物旨在分析国内外的服装设计最新动态,推动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1993年成立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旨在培养中国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和时装模特。协会每年举办中国最大型的中国时装周,吸引来自海内外的知名服装品牌与设计师发布当前流行的服装,并设立中国时装设计及最高荣誉“金鼎奖”,积极开展与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亚洲时装联合会”“面料与时装合作俱乐部”,为中国服装艺术与世界各国间合作交流提供了桥梁。


    《世纪现代设计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