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社会形态、经济结构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从16世纪开始,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不断通过欧洲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带人中国,间接地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与社会结构的瓦解。19 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大门。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源源不断地进人中国市场的同时,在沿海和内陆河流的一些港口城市,工厂的机械化生产悄然兴起,这些对中国传统手工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生活习惯、消费审美观念以及技术手段,使“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开始瓦解,适应机器生产需要的现代艺术设计逐渐萌发出来。因此,中国进入了现代设计运动的滥觞时期,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运动的萌芽时期大致相同。但由于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方式以及机械化的被动性和移植性,使得其生产方式在由手工业向机械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转变十分缓慢,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在中国现代设计发端之初,首先接受的是日本“工艺美术”的概念,其主要是指以艺术与手工艺结合为主的造物活动。西方词语中的“设计”“艺术设计”名词被引人之初,也沿用了日本学者所译为的“图案”。1926 年,俞剑华在其编著的《最新图案法》中,对“图案”一-词这样写道:“‘图案’-语,近始萌芽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造品,以与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上至美术工艺下迨日用什器,如制物,必先有物之图案,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这里对于“图案”的解释,和“艺术设计”的定义与作用大致相同,强调图案的实用性,以及在工业生产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图案”一词沿用至20世纪中期,诸多美术学校均以“图案课程”传授现代设计教育。随着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欧洲的艺术设计新潮被陆续引人中国,《妇女》《东方杂志》《中国美术会季刊》等杂志纷纷刊登了日本、欧洲等国家对现代设计研究的文章,如介绍德国包豪斯、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情况等,这些在定程度上表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发达城市与地区,已经开始并重视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
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后期,是中国现代设计缓慢发展期。在这- - 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处于长期的战乱状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社会经济濒临崩溃,刚刚出现的现代设计因缺乏存在和发展的土壤,而处于残存状态。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基于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开始关注“传统工艺”“民族工艺”的发展。由于西方势力的孤立、封锁,中国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知之甚少,因而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路在何方,无从知晓,处于种自发的探索状况,其发展速度自然可想而知20世纪50 60年代受国际政治环
境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向苏联”的政策,因此, 风格探索受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现代设计的影响。但这期间,中国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尚处于探索中的现代设计,更多地成为政治宣传的手段,并未运用到工业生产中。现代设计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具有强烈政治主义符号下的建筑设计、招贴设计等作品上。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带有浓郁前苏联和东欧风格的中国设计似乎又走到了尽头,在苦闷彷徨之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出现全面向西方学习现代设计,并探索“民族形式”的局面。从此,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一“迸发时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以及个人需求上的转变,中国现代设计开始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全面发展。它们的存在与演变,体现了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和重视。艺术设计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89 年教育部正式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将“工艺美术”转变为“艺术设计”,学科定名为“艺术设计学”。这种转变表明“艺术设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开始着重强调现代工业社会机械生产造物活动中艺术和技术的的结合。此外,在设计交流方面,中国大陆开始与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日本、国与欧洲等地区、国家额繁地交流往来,相过吸取、借鉴以及自我反省,中国现代设计终于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大陆的设计发展
中国大陆现代设计的发展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十分缓慢,但因传统工艺基础,特别是政治需要等因素,其发展并不平衡。为了便于了解整个现代设计发展的概况,我们这里将其分为建筑、室内、平面、服装和工业设计等,分别予以介绍。
建筑设计
19世纪后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人侵,中国社会加剧了由传统向现代的演变。如同西方社会- -样, 这种演变率先体现在建筑领域。当时中国建筑形成了中西方相互交融的局面,它们一方面沿袭西方建筑设计风格,如从古典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不同设计样式;另方面在接受西方建筑影响的同时,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建筑,这些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面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前三十余年里,中国建筑设计风格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演变阶段,这些演变的背后,与当时中国政治环境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是从建国初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出现的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到提倡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建国初期,由于以恢复国民经济为发展目标,所营造出来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建筑设计领域因此保持并延续了之前熟悉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及观念,并积极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形式;1953 1956年, 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设计创作方 去和建筑理论的影响,中国建筑设计经历了反对“世界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提倡“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的影响。二是从反对“复古主义”的民族形式式建筑风格,到提倡“适用、经济,强调标准化,追求技术美”的西方建筑风格。随着苏联社会的演变,代表民族性形式的“复古主义”,又受到了遏制,中国建筑家开始怀疑倒向苏联的做法。于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次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之后,中国建筑设计的探索又重新回归到学习西方建筑设计理念上。三是从提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风格,到具有强烈的政治符号化建筑风格的发展演变。在1956 1960 年期间,虽然“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但是西方建筑的新风仍然曲折地传人中国,中国建筑风格在提倡适用、经济,强调标准化与技术美的同时,努力探索民族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在材料、技术以及设计形式上的结合,并出现了第-次建筑高潮;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文化大革命”,让政治的庸俗化导致建筑艺术与设计的庸俗化,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强烈而被夸大的政治、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而且艺术语言单调匮乏、空洞。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风格,不再停留在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为主的探索上。中国建筑界充分重视对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这种探索不是机械地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照搬、模仿,或者将传统建筑强加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上,而是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的合理成分,融合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文化符号的延续,注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创造出具有现代精神和民族气派的建筑形式”。如阙里宾舍(图10-1)、 陕西历史博物馆(图10-2)、北京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设计(图10-3)、福建武夷山宾馆(图10-4)、黄山云谷山庄宾馆等等。这些建筑位于著名古代建筑遗址的附近,通过协调的手法,让建筑本身联想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与进步。这些建筑中神态意趣的“民族形式”,是在以深度挖掘民族建筑符号,以及中国人深层的建筑审美意识的层面上,结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合理成分而探索出来的,符合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以及人们思想文化变化的加剧,西方著名的建筑家来到中国,参与建筑项目的竞标,并积极协助中国进行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他们吸收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出如香山饭店、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商城、金茂大厦(图10-5)等一.系列具
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由华裔美国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图10-6), 该建筑强调中西文化的延续和演变的理念,融合与继承了传统中国建筑形式一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风格,并与西方建筑形式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建筑风格发展的崭新道路,给予了当时热衷于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中国建筑设计以全新的启示。随后,贝聿铭还设计了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等。美国建筑家波特曼设计的“上海商城”,以传统中国的空间组合观念为基础,运用他的“空间共享”理论,创造出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精神的全新建筑风格。这些西方建筑家对中国民族形式的探索模式,让如柴衰义、马国馨等一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师在中国建筑设计形式上获得灵感与启示,其中,马国馨设计的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如图10-7),从环境艺术的视角出发,挖掘建筑群体的组合关系。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以及大规模社会建设,中国大陆地区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极为短缺,因此,各地高校纷纷开设建筑设计专业以及开办建筑系,并成立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促进全国建筑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中国的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了关于西方建筑设计思潮的文章,如《建筑学报》发表的《由西方现代建筑新思潮引起的联想》《70年代欧美几座著名建筑评介》等;《建筑师》杂志刊登的《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后现代建筑语言》等;《新建筑》杂志发表的《历史主义的多样性、关联性和具象性》等文章。这些文章帮助中国建筑家进一步了解与接受西方当代建筑的发展状况以及新的趋势,在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探索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西方的建筑思想,提供给中国建筑家学习与借鉴的途径。此外,不断邀请西方著名的建筑家来中国讲学,聘请外籍建筑设计的教授来华短期任教,传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建筑思潮,并开设相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课程,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注人了新的动力。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中,中国建筑学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学会原名“中国建筑工程学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较早的协会之一,是国家建筑师协会(UIA)以及亚洲建筑师协会( ARCASIA)的国家会员。学会目前个人会员十万余人,团体会员三百余人,学会设有“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等21个分会。80年代以后,建筑学会与各个分会利用每年办年会的时机,展开对依据建筑实践问题的讨论,重编、修改以及新编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为中国建筑设计确立了一个更适用、更安全的标准。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国家建筑师协会、亚洲建筑师协会等国际建筑设计协会组织的活动,为中国建筑设计师提供. 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并审时度势地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建筑学会出版《建筑学报》《建筑经济》《建筑知识》等刊物,设立“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等奖项,推动和促进中国建筑设计不断发展和进步。
《世纪现代设计历》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